楠木軒

光明時評:擰亮甄別科學騙局的“探照燈”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經典

作者:李鋒亮

這兩天,“中國國學院大學”的鬧劇在輿論上上沸沸揚揚。據媒體報道,自稱國家部委批准成立、在全國設立70家分支機構的“高端教育學府”,竟然是一家沒有在任何部門登記的“草台班子”。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執法人員依法對這一非法社會組織及下設70多家分支機構予以取締。

騙子大學“中國國學院大學”何以沒有被識破?有人認為,光看這所“大學”的名字就應能判斷這是所假大學,不僅因為我國校名中含“中國”兩字的大學並不多,完全可以枚舉窮盡,而且其所聲稱的“目前國內外唯一具有授國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國際連鎖型文化教育實體學院”,也與目前我國學位法的相關規定嚴重不符。其打出“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量子醫學研究院”這樣的旗號更與相關的科學知識嚴重背離。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這樣的甄別門檻未免有些高,連一些正規機構都被其矇騙,要求普通公眾識別其騙局未免太苛刻和不現實。

對於這些極具隱蔽性和欺騙性的非法社會組織,當然需要有關部門的強力而持久的打擊,拿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心,對這些打着“科學”幌子招搖撞騙、坑蒙拐騙的機構與個人窮追猛打。與此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舉報非法社會組織的舉報平台。對於公眾來説,也有必要不斷提高甄別的意識和能力。而關鍵就在於,不斷抬高社會整體科學素養的水位,徹底剷除非法社會組織生存的土壤。

近些年來,新高考改革省份高中生大規模棄考物理的新聞不時出現,即便在在一些目前沒有進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模擬考試科目選擇中,選擇物理的人數比例也不容樂觀。與之相關的是,“中學所學學科知識內容因為不能用於實際生活的油鹽醬醋、所以就不應該學習”的言論甚囂塵上。雖然目前暫無研究可以説明,物理在教育中的邊緣化與對應人羣的科學素養之間存在何種關係,但無疑加劇了人們對社會整體科學素養可能停滯甚至滑坡的憂慮。

提高社會整體科學素養,非一日之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也需要多個部門、多個主體的協同行動。各級各地政府,應重視民眾科學素養的提升,並將其作為一項長期計劃。尤其是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傳播優勢,積極研究並利用個羣體的信息接受行為及心理,讓科普等信息更少損耗、更快速度地抵達。當更多雙眼睛被擦亮,“中國國學院大學”“量子讀書法”等類似的鬧劇和騙局或將無處可躲,無法存在。

(作者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