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雙減”丨川師教授李江源:我們為什麼需要理性看待“雙減”

9月,成都“雙減”政策公佈,聚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兩件大事,落實五張清單,讓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構建理性的教育生態。

為什麼理性的教育如此重要?理想的教育有哪些特徵?對此,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李江源從理性視角分析了教育,並描繪了自己理想中的教育願景。

為什麼需要“理性”?

理性有序的教育發展環境有利於教育合作展開

在今天的現實社會生活中,“理性”正成為一個時髦話語。理性看待區域、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理性看待教育公平……“理性”的高頻率使用,傳遞的潛台詞恰是:在不少教育問題上,有人正走向理性的反面;在不少教育問題上,有人正遊走在“非理性”的路上。

事實上,人類對非理性的躁動一直保持着高度警醒。理性有序的教育發展環境有利於大大降低教育關係調節的成本,有利於提供穩定的教育健康發展預期,有利於教育合作的展開。温和、漸進的教育改革是歷史進步的明智選擇,“點滴調整是普遍而典型的變革形式”,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教育改革不可動搖的共識。

同時,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世界,温和、漸進的教育改革也是化解衝突、構建健康教育生態的一種非常理智或“非常理性的方式”。在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家,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轉型期,面對社會公眾對“雙減”的呼喚,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尤為重要。

理性是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理性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在現階段,這個責任主要在教育管理者身上,同時每一位公民也應該意識到,任何教育利益訴求和教育價值主張,都應在教育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展開,“有理”固然不一定走遍天下,但“無理”註定寸步難行。價值理性、程序理性、目的理性……理性建設的內容包羅萬象。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當從培育平等、真實、誠懇和可溝通為原則的交往理性開始。

什麼是理想的教育?

飽含理想信念、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充分……

其實,理性也好,偏頗也罷,公眾圍繞教育熱點展開的爭議,不同的是觀點,相同的是心情,那就是對理想的教育的渴求。

理想的教育是飽含理想信念的教育。涵養德性、啓迪智慧、舒展生命、淨化心靈,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對真理與正義的追求、對崇高與偉大事物的欣賞,使學生具有善良悲憫的人文情懷、純潔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諧向上的陽光心態、文明美好的人生修養、廣博自由的包容精神。換句話説,接受了“理想”教育的孩子,不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徒,也不是沽名釣譽、貪榮求富之輩,而是懷報國志、立為民心,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億萬蒼生的建設者、“守夜人”。

理想的教育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充分的教育。一是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二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

理想的教育是生態的教育。“雙減”政策對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家庭三者的功能進行了重構,學校堅持應教儘教,着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效率、提高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後服務水平,“減脂增肌”,讓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建立健全雲平台優質教育資源庫,提供更多精品課,不斷進化升級,讓更多學生共享共用。馬克思曾説,“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學校控制學生在校時間總量,優化時間安排,把休閒時間、睡眠時間、鍛鍊時間等健康成長所需的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理想的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教育的更新、迭代過程是形成共識、凝聚合力的過程。家長觀念的轉變、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完善是落實“雙減”的關鍵。

例如,規範設立家長學校,健全日常運行機制,配備家庭教育指導專(兼)職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培訓。通過家長課程、父母大講堂等方式,以線上線下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諮詢和輔導,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發揮各方資源力量,為學生開拓視野、全面發展、實踐鍛鍊提供重要平台,則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提供校外活動場所和資源。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博物館等各級各類校外活動場所,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增加開放時間,特別是下午三點半之後、週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學生開放。二是創新社區教育服務。社區建設學生活動中心,為學生在課後時間參與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志願服務提供活動場所。三是宣傳科學教育理念。各類新聞媒體積極宣傳科學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搶跑文化”等功利現象,不炒作考試成績排名和升學率,營造良好社會育人氛圍。

理想的教育是“考試壓力適度”的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日常考試評價屬於診斷改進評價,考試的根本目的是診斷改進教學,而不是甄別選拔。教師精準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扶輔導,加強學情教情分析,科學研判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改進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當然,“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並不意味着考試無“壓力”。學生本人應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減壓方法。

理想的教育是“靈魂工程師”託舉的教育。物質豐富的時代,個體將更需要心靈的充盈和靈魂的慰藉。教師的歸屬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強,教師的生命舒展、生活幸福。在學校發展的同時,教師專業化得到發展;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教師的人生。更多優秀教師脱穎而出,湧現出更多有影響的名師、特級教師、教育家。每一位教師既有體面的生活又有精神充實的人生,在相互尊重中獲得一種尊嚴感,在相互關愛中獲得一種幸福感。

撰文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李江源

整理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李宇欣

編輯 譚王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4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看“雙減”丨川師教授李江源:我們為什麼需要理性看待“雙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