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司馬懿為什麼要等到七十歲才發動政變,他之前到底在怕什麼?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公元24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高平陵政變,徹底改變了曹魏的高層政治格局。已經70歲高齡的司馬懿,趁着大將軍曹爽挾持皇帝曹芳,去給先帝曹叡掃墓的時候,悍然發動政變,徹底控制了曹魏高層大權。

這次曹魏高層的權力之爭,最終,以司馬懿的勝利而結束,三國中的魏國,自此進入司馬家掌權的時代。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等到七十歲高齡的時候,才發動政變呢?司馬懿為什麼要隱忍這麼多年,才最終發難,他到底在怕什麼呢?

簡單來説,司馬懿不是不想早早政變,而是因為不敢,或者説沒有這個能力。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回顧一下,司馬懿本人的成長過程。

司馬懿出身的司馬家,是東漢名門,歷代都有人在朝中做官,而且官位很高。到了司馬懿父親司馬防這一代,已經到了東漢末年了。隨着漢朝皇室的衰微,下面這些漢室臣子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雖然已經擔任京兆尹的高位,相當於今天的首都市長。但實際上,因為當時漢室大權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司馬防手裏的權力,其實相當的有限。

當然,憑這個家世,司馬懿又是才學出眾之輩,想要入朝為官,還是很容易的。

年輕時候的司馬懿,曾一度因為看不慣曹操把持朝政,拒絕入朝為官。後來,曹操得知司馬懿的才能後,強行徵辟其為文學掾,司馬懿這才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入朝為官之後,司馬懿因為種種原因,投身到曹丕麾下。後來曹丕上位之後,司馬懿也更加得到重用。

曹丕上位之後,為了制衡宗室,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招募人才,採取了尚書令陳羣的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也就是後來所謂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對於當時的士族來説,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這等於是在給整個士族集團更大的權力。在這個過程當中,司馬懿出力頗多,也開始漸漸成為魏國士族的代表人物。

曹丕在位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僅僅只有六年的時間而已。曹丕去世後,由其子曹叡繼承帝位。因為當時曹叡年紀尚輕,所以曹丕留下曹真、曹休、陳羣和司馬懿四人,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曹叡坐穩帝位。從這個名單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曹丕的制衡之道玩的還是挺好的。四人的當中,有兩位宗室,兩位士族代表,可以相互制衡。

正是因為這個任命,使得司馬懿一躍成為當時魏國士族的領袖,與陳羣並立。

到了曹叡時代後,司馬懿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仍然還不具備謀反的資格。因為歷史的曹叡,其實是一個真正的明君。在位期間,多次挫敗蜀吳兩國的聯手進攻。歷史上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其實就發生在這期間。為了抵禦諸葛亮,司馬懿開始被曹叡予以兵權,這也是司馬家開始滲透入軍方的開始,為後來的高平陵政變埋下了伏筆。

曹叡和其父曹丕一樣,也不是個長壽的人。公元239年,年僅36歲的曹叡,便病故了。因為曹叡並無子嗣,所以只能從宗室當中過繼了一個作為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曹芳。曹芳登基的時候,比當年的曹叡還要更小,只有八歲而已。一個八歲的孩子,自然無法執掌魏國朝政。所以曹叡臨死之前,也像當年曹丕一樣,留下了兩個輔政大臣。這兩位輔政大臣,一個是老而彌堅的司馬懿,一個是曹真之子曹爽。

曹叡留下的這個配置,顯然也有讓兩人相互制衡的意思。曹爽作為宗室,司馬懿作為士族領袖,相互制約。但是,曹叡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兩強爭霸的時候,如果任何一方取得優勢,對於在位的皇帝來説,那就是毀滅性的災難。

這個問題,曹叡或許當時也注意到了。只可惜臨死之前的曹叡,已經找不出第三位更合適的輔政大臣了。第三位輔政大臣,不管是選士族還是選宗室,都一定會令這一方實力大增,對曹芳地位的穩定,都不是好事。而如果再選兩位的話,想要從士族當中,選一個和司馬懿能夠平起平坐的人,實在很難。在宗室當中,想要找到足以和曹爽位置相同的,也不太容易。

魏國就這樣進入了二元爭霸的時代。

此時坐在皇位的上,雖然是曹芳。但此時魏國的朝堂大權,卻都已經落入了曹爽和司馬懿的手中。在接下來的權力鬥爭當中,曹爽利用曹芳對宗室的信任,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封為太傅,但同時卻失去了實權。就這樣,魏國的大權,當時全都落入了曹爽的手裏。

而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快七十歲的人了。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司馬懿稱病不起。表面上看似放棄了權力爭奪,但暗中卻在蓄養死士,為後來的高平陵政變做準備。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隨着大權逐漸抓牢,曹爽開始逐漸得意忘形,甚至開始覬覦帝位。曹爽的跋扈,不光引起了廣大士族的牴觸,同時也讓宗室們漸漸開始討厭。就這樣,曹爽因為自己的跋扈,將羣眾基礎送給了病榻上的司馬懿。

到了公元249年,司馬懿趁着曹爽帶曹芳掃墓之時,悍然發動政變。此時的士族集團,無疑是支持司馬懿的。而宗室方面在,則因為曹爽之前的跋扈,選擇兩不相幫。曹爽其實此時仍有翻盤的希望,只要挾持皇帝,召集兵馬,就可以打敗司馬懿。奈何曹爽本人顧及家眷,根本不敢如此。

就這樣,司馬懿順利奪得了魏國的大權。

在此之後,司馬家開始逐漸清洗掉朝堂上忠於曹氏的官員,選擇培植自己的心腹,曹家後來也就再無翻盤的機會了。

總得來説,司馬懿之所以要等到七十多歲的時候,才發動政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之前他沒資格這麼幹。雖然司馬懿從曹叡時代開始,就已經是輔政大臣,但其實還遠不足以滿足發動政變的要求。後來就算在高平陵政變當中成功,其實也是曹爽自己不行,同時失去了士族和宗室雙方的支持。

如果但凡換一個聰明點的曹家人掌權,估計司馬懿就算當時成功佔領了洛陽,最後也只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