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肉搏式的邊境衝突之後,印度3000家酒店拒絕中國人入住,官方宣佈下架中國59款APP,大量來自中國的貨物被“卡”在海關——貌似印度人也學起我國 “小粉紅”怒砸日本車的做派,扛上了民族主義的大旗。
擼一把歷史,就明白印度人有更多脆弱的理由。眾所周知,印度曾被英帝國殖民1個多世紀,豈不知整個印度歷史都是一部被強敵反覆“摩擦”的歷史,用意識形態的話來講那叫“民族屈辱史”。
且不説亞歷山大帝、成吉思汗這些令人聞之色變的狠角色都曾入侵印度,公元前1500年來自西方的雅利安人就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並於公元前4世紀建立了著名的孔雀王朝——臭名昭著的種姓制度就是源自這個時期——阿育王建立了一支擁有70萬人,9000頭大象和10000輛戰車的王朝軍隊。
穆斯林人就更不客氣,曾三次攻擊印度並建立了另一個龐大的帝國。
1524年,突厥征服者貼睦爾的後人巴布爾率領一支1.2萬人的小部隊,手執火繩點火滑膛槍(莫不是從我大明朝偷來的傢伙什),擊敗了印度10萬大軍,建立了赫赫有名的莫卧兒王朝。
巴布爾的繼承者阿克巴多才多藝,熱愛繪畫、音樂、馬球,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開明地給予印度教與穆斯林平起平坐地位,甚至允許印度教徒擔任國家高級職務,吃到甜頭的印度人就不再把莫卧兒帝國看做是敵國,穆斯林主人和印度教臣民就這樣組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國家。
悲慘的殖民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殖民者只需要付出微小代價就可以取得無盡的財富。在莫卧兒王朝日漸衰落之際,1757年英帝國在普拉西戰役中使用900名英國士兵屠殺了一支7萬人的孟加拉部隊。
此後英國人在印度王公之間挑撥離間,把莫卧兒王朝搞成一盤散沙,終於成為印度的新主人。1900年時,在印度的英國文職官員總共有4000人,官兵6.9萬人,就是這點微不足道力量,控制了3億印度人。
印度人的第一次民族抗爭發生在1857年。英國駐印總督達爾豪西勳爵引進了鐵路和電報,開辦了西式學校,還頒佈法律允許寡婦再嫁,禁止殺嬰,禁止寡婦殉葬(這寡婦殉葬是一項慘無人道的傳統習俗,丈夫死後,妻子必須在火葬的柴堆上燒死自己)。
好好的文化傳統讓你給廢掉了,那還了得!印度保守分子對英帝國主義恨得咬牙切齒,深恐自己死後老婆辱了清白,紛紛拿起槍衝向英國佬。
經過一年多的殘酷戰鬥,印度人失敗了,恢復傳統的夢想也破滅了。在英國佬的強權統治下,又引進了西方的醫療科學、衞生措施和饑荒救濟制度,1872年至1921年50年間,印度人口淨增5000萬。
英國佬變本加厲還建立了小學、中學、大學、師範學院一整套國家教育制度,培育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新階級。當這些文化人理解了歐洲文化的精髓後,他們就開始利用自由平等的理念攻擊英國的統治,並組織了一場真正的民族主義運動。
“近代印度之父”拉姆?英漢?羅伊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的最早領袖。由於看到了姐姐在丈夫的火葬柴堆上受折磨的場面,他與父母斷絕了關係。他被西方思想深深吸引,但對英國人的優越感非常反感。那時英國人深信他們是種族的精華,註定要永久統治印度,還自豪地稱印度為“帝國的明珠”。
羅伊運用西方的理念和政治方式反抗英國統治,組織演講、編寫小冊子,開展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運動。
接下來,印度現代國家之父、“偉大的靈魂”、“聖雄”甘地出場了。甘地無疑是反英運動中最傑出的人物。他講話樸素,富有感染力,無數印度人跟隨他繫上土布腰帶、親自紡線織布,發誓不再使用英國產品。但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堅決反對印度獨立,聲稱他們沒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直到二戰結束後,丘吉爾大選落敗,歷來支持印度獨立的英國工黨上台才出現了決定性的轉折。1947年7月,《印度獨立法案》獲得英國議會通過,印度人民從此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