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完了國軍五大主力中的整編74師,深度為您解密了以王耀武、張靈甫與李天霞為代表的內部矛盾。那麼,同樣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胡璉的整11師又是怎麼樣呢?今天,我來講給你聽。
如題,不搞小圈子,但講大圈子。
胡璉不同於張靈甫,不像後者一樣在所屬部隊中搞小幫派。相反,胡璉對整11師下屬的三個旅,即11旅、18旅和118旅經常以團級為單位交叉互換,同時對團級領導提拔方面唯才是用,頗得軍心。但是胡璉還是講大圈子的,這個圈子就是土木系。
所謂的土木系並不是説這羣將領出自某個學院土木系的,這支軍隊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土木系是陳誠的起家部隊,即“國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這支部隊是中央軍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個則是胡宗南系和湯恩伯系。
所以,講到國軍主力部隊的矛盾,派系問題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其實所謂的派系,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真的是太常見。55授銜時,在評定軍銜的過程中,偉大的主席就曾説過:“我們要承認山頭,平衡山頭,進而消滅山頭。”
所以背靠着陳誠,哪怕資歷很深的白崇禧都會刻意避開胡璉的鋒芒。至於軍需糧餉,整11師更是被列為第一優先等級。胡璉這個人也比較爭氣,把整11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如果非要挑毛病,只能説用人只用土木系,其他毛病可能還挑不出來。
而且比起張靈甫,胡璉對兄弟部隊即便是心裏不滿意,公開場合嘴上也不會説出來,所以樹敵很少。當然,也有一次例外——山東菏澤龍鳳之戰的邱清泉。
龍鳳之戰發生於1946年秋天,地點為山東省菏澤市東北的龍固集和章縫鎮,晉冀魯豫野戰軍於此地同整11師和第5軍展開血戰。此時胡璉的整11師臨時歸第5軍的邱清泉指揮,在這場戰爭中,實際同我軍交鋒的其實就是整11師,而第5軍更多是配合。
此戰雖小,卻是胡璉第一次和劉伯承進行交手,結局雖為平手,但整11師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整11師11旅32團雖然從章縫鎮突圍成功,但所剩兵力不足300人。劉帥對此次平局也不是很滿意,稱之為“牛抵角”。因整11師守章縫鎮守不住,因此有人稱為“龍鳳戰役”,以相諷刺。
此戰過後,胡璉先是做了四點檢討,可謂是深刻至極:
第一,平時編制不適應於實戰。
整11師是縮編後的平時編制,胡璉認為當前一個旅下只有兩個團,就好比連根木棍,是無法立起來的,建議一個旅下設三個團。章縫鎮解圍,手裏只有兩個團而且部署好了,一旦需要解圍,根本沒有預備隊,只能冒險抽調其他部隊。後來也確實擴編至一個旅三個團,有陳誠和郭懺(國防部聯勤總司令)在後邊支持,這些都不是事。
第二,太低估解放軍戰鬥力,妄自尊大。
第三,戰術墨守成規。
用胡璉自己的話説,當初抗日,日本人的裝備武器優於我們,所以日本人行動慢吞吞的,我們可以從容應付。日本人都是白天進攻,我們也能睡覺和修築防禦工事。在這種情況下,經過了八年,胡璉知道什麼時候衝鋒什麼時候炮擊,心裏有數。然而面對解放軍的新戰法,一時確實懵了。胡璉提出,國軍軍隊不能夠固步自封。
第四,側重軍事進剿,無視政治對壘。
胡璉認為國軍過於強調軍事進攻,反而忽視了宣傳,忽視了人民羣眾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沒能聯合更多的羣眾。他認為這一點上,解放軍做得非常完美。
從這4點檢討上來看,胡璉還算是國軍中少有的清醒之人。
剛剛也説了,胡璉是先做檢討,而後又做什麼了呢?大罵邱清泉!如果是私下也就算了,胡璉當着上級領導王敬之的面,大罵邱清泉只顧自己不賣力救他。邱清泉也表示很委屈,説整11師還有力量,自己的第5軍也是賣力的。不過翻閲史料,當時邱清泉的第5軍確實把96師留守在軍部保護自己,就此,二人的關係徹底僵了。
陳誠也挺保護自己的“寶貝兒子”,見狀趕緊把整11師調走了。即便是調走了,胡璉依然把龍鳳之戰的邱清泉掛在嘴邊,走到哪説到哪。只不過後來因為一場戰役,胡璉再也不會提兄弟部隊不救他了。
1946年秋季發生龍鳳之戰,胡璉和邱清泉不和,陳誠把胡璉調到了東哥的老家——宿遷。
就在1946年12月,爆發了宿北之戰。
這次胡璉帶着整11師並奉命指揮戴之奇的整69師,迎戰另一個對手——粟裕。這次胡璉和戴之奇的這對搭檔也符合國軍大圈子邏輯,戴之奇也算是出身土木系(1944年任18軍副軍長)。然而,胡璉手裏的是一副好牌,戴之奇手裏的則是一堆爛牌。
1946年12月,戴之奇率該師第四十一旅、第六十旅、預備第三旅及整編十一師的第九十二旅一個團,由江蘇宿遷向沭陽地區的人民解放軍進攻,12月13日至19日,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發動宿北戰役,在宿遷縣以北的嶂山、仁和圩、曉店子地區,將戴之奇指揮的三個旅又一個團全部殲滅,戴之奇戰敗自殺。
宿北戰役,華野全殲國軍整69師,共2萬餘人,敵師長戴之奇自盡,副師長饒少偉被生擒,初步扭轉了華東戰局。戴之奇的整69師,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第一個被成建制消滅的整編師。陳毅聞訊大喜,遂賦詩一首,詩曰:“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峯山下,埋了戴之奇。”
在宿北之戰中,胡璉明哲保身,不想冒險去救同為土木系的戴之奇,故此後來從不再提龍鳳之戰的邱清泉不救之事。
剛才提到胡璉手裏一副好牌,戴之奇手裏一堆爛牌,胡璉不救也是有一定較為理性的客觀原因。
與整11師不同,整69師屬於臨時湊的部隊,下面的3個半旅,有2個是臨時外調來的,並非戴之奇的原有部隊。熟悉戰爭的朋友,會知道這樣的軍隊雖然人數也不少,真打起來卻不好調動,戰鬥力差。沒有多少指揮官喜歡指揮這樣的混編部隊。所以整69師的行動,更多要依附於強大的整11師。假如這兩個師真的能夠步調一致,整69師不至於有被打掉的危險。
但戴之奇沒有經過龍鳳之戰,沒有胡璉那個刻骨銘心的教訓。挺進沐陽後,仗着整11師,戴之奇帶着將近3萬人的整69師急速行軍,徹底離開了和整11師的距離。而胡璉一直沒摸清我軍戰術,鑑於三個月前在龍鳳之戰中的教訓,他採取了穩妥的低速前進的辦法,摸索着走,以避免遭到我軍伏擊。
最終,整69師和整11師被割成了兩半。本來粟裕的真正目標是胡璉的整11師,結果胡璉成了楚雲飛,而戴之奇則成了常乃超。雖然並不是胡璉的全責,但同為土木系見死不救,胡璉仍是不能釋懷,邱清泉之事也不再提了。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之後,國軍部隊經過40多天的休整,重新集中了11個整編師32個旅24萬餘人,採取密集平推、步步為營的戰法,自6月25日起向沂蒙山區發動第三次進攻,妄圖將華東野戰軍主力消滅在魯中一帶。
這場戰役便是南麻戰役!之前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領了盒飯,而南麻戰役,胡璉的整11師則成了我軍主要消滅的目標。這場戰役我軍因諸多原因雖沒能消滅整11師,卻有力策應了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新的一頁。
1947年7月8日,整11師佔領南麻後,即令所轄的三個旅以南麻、高莊、北劉莊等為主陣地,加緊構築工事。7月17日夜間,我軍七縱和渤海軍區三個團,則從東里店以北由東向西楔入,以切斷胡璉與25師、64師的聯繫。胡璉徹底被圍住了,唯恐自己會重蹈張靈甫的覆轍,緊急電令總部求援。
來救的黃百韜,王凌雲,黃國樑,李振等鑑於孟良崮作戰檢討會議上蔣介石的嚴厲態度也都不敢有絲毫拖沓,全力來救,所以胡璉成功守住。雖然私下胡璉還是認為這一仗主要是整11師經得起打,但當着趕來的這幾位師長還是誠懇表示全虧相救,非常感謝等等。
但當這幾位走後,胡璉背後就不是那麼講了。
胡璉説:“這一次黃昏庸(胡璉給黃百韜所起蔑視性綽號)還算賣力,但這是我們校長逼得緊,不然他是不會賣力的。”在土山集胡璉整11師又被圍攻,羅廣文(18軍老軍長)帶整10師全速來救,我軍退走。胡璉在發現整10師實力很弱後,又説這樣部隊還是不要來救的好,萬一打得不行反要我來救他。
總的來説,相較上一期提到的張靈甫,胡璉治理整11師還沒有那麼糟糕。客觀來説,戰場指揮能力在國軍將領中也是上乘。但上有四大家族之權,下有派系利益之爭,縱使美帝支持,依然無濟於事。
胡璉,成也土木,敗也土木。
胡璉晚年愛好文學和歷史,研讀典籍,喜讀古書,1974年復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宋史和現代史。著《古寧頭作戰經過》、《泛述古寧頭之戰》、《金門憶舊》和《越南見聞》等書。
1977年6月22日,胡璉因患心臟病在台北逝世。胡璉將軍的遺體,後以海葬形式安葬在澎湖列島海域,實現了其“魂護台澎”的遺願。金門的中央公路,便以伯玉路命名。另外他在金門建立酒廠生產高粱酒,至今仍是縣府最大收入來源。
附:土木系將領最終歸屬
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黃維,宋瑞珂,邱行湘,楊伯濤,餘錦源,方靖,陳頤鼎等。
中共地下黨員:郭汝瑰。
起義投誠:羅廣文,尹作幹,王晏清,朱鼎卿等。
內戰陣亡:李明,蕭乾,戴之奇等。
抗戰犧牲:王甲本,吳繼光,彭士量,鄒洪,陳烈等。
被蔣處決:梅春華,莫與碩。
逃台:陳誠,周至柔,林蔚,羅卓英,郭懺、方天,胡璉,彭善,霍揆彰,闕漢騫,羅友倫,沈發藻,李及蘭,李樹森,柳際明,夏楚中,葉佩高,史克斯和李樹正及劉雲瀚等
本期就到這裏,下一期我來給你講述驕縱的邱清泉和他的第5軍,歡迎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