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一部《三國演義》,刻畫出千千萬萬精彩人物,其中尤以“智絕”孔明與“義絕”關羽的形象最為深入人心。
一個勇武傳魂,是萬民敬仰的武聖;一個謀冠天下,是百世流芳的賢相。
演義中有很多關於他二人的故事都被後人傳為佳話。
但令人遺憾的是,文學作品並非歷史事實,二人身上的許多英雄事蹟,都是羅貫中先生從別人身上“借來”的。
下面我們就來説説,《三國演義》中移花接木的三大事件。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上將孫堅,可斬華雄
在《三國演義》中,最早讓關羽名聲在外的,當屬“温酒斬華雄”的英雄事蹟了。
由於董卓擅自廢立皇帝,惹得天下諸侯十分不滿,於是以袁紹、曹操、孫堅等人為首的十八路諸侯聯盟便應運而生了。
該聯盟以曹操為發起人,袁紹為盟主,它的宗旨只有一個:打倒董卓,救亡圖存。
聯軍的口號雖然喊得響亮,但到了關鍵時刻卻都心懷鬼胎,誰也不願意主動去和董卓的西涼鐵騎交鋒。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其實,患難見的不僅是真情,還能見“英雄”。
就在各路諸侯都在那裏停步不前時,孫堅卻選擇了主動出擊。
但很可惜,由於勢單力薄,再加上有人從中作梗,首次出戰的孫堅便被董卓大將華雄擊敗了。
孫堅向來以勇猛著稱,被世人稱為“江東猛虎”。
如今居然敗在了華雄的手下,這下華雄更加膨脹了。
在他眼裏,這十八路諸侯不過一羣烏合之眾,只要他兵鋒所向,必然土崩瓦解。
於是,華雄志得意滿地率領大軍,來到了盟軍的大本營,嚷嚷着要把各路諸侯連根拔起。
華雄勇力絕倫,連斬聯軍數員大將,嚇得袁紹面如土色,一時之間,聯軍營中竟無一人敢應戰。
此時,還只是個馬弓手的關羽挺身而出,三通鼓畢,便將華雄斬於馬下。
從此,關雲長名震四方。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演義中的關羽有多瀟灑,歷史上的孫堅就有多憋屈。
這華雄明明是孫堅斬殺的,卻在羅貫中的移花接木下,成了關羽的揚名之戰。
其實,真實的經過是這樣的:
董卓在得知孫堅舉兵而來後,立即派胡軫、呂布二將前往迎擊。
這胡軫是個急性子,聽説孫堅是號人物,便揚言説:
“這次去,我一定要殺他一個大人物,讓大家知我手段。”
呂布也是個誰也不服的高傲人物,聽胡軫這樣説,心中很不高興。
當胡軫的部隊離孫堅還有幾十裏時,天已經很晚了,於是胡軫決定讓全軍休息一下。
這時,一肚子壞水的呂布便對胡軫説:
“孫堅聽説我們來了,一定會連夜逃跑,我們應該快點去追趕。
否則,就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機會了。”
胡軫一聽,深覺有理,連忙率軍向孫堅大營進發。
卻不料孫堅早已設下埋伏,專等敵人前來偷襲。
等胡軫到了陽人城下時,發現已經掉進了敵人的圈套。
四下敵軍無數,再加上己方軍隊飢渴困頓、士氣低落。
胡軫最後全軍潰敗而逃,而他的部將華雄也在此役中被殺。
惜字如金的《三國志》這樣記載了這件事: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出了孫堅的勇武與戰績,可見“江東猛虎”並非浪得虛名。
然而在演義中,孫堅不僅成了丟盔棄甲的敗軍之將,還成了偷藏玉璽的竊國之賊。
不得不説,羅貫中對孫堅實在是太狠心了。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江東猛虎,也會用計
常言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從心理上瓦解對手的戰鬥意志,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才是用計的巔峯。
要説《三國演義》中最知名的心理戰,非“空城計”莫屬。
眾所周知,“空城計”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聯袂主演的一出大戲,缺了其中任何一人,這場戲都無法進行下去。
而在真實歷史上,還真就缺了一人,那便是司馬懿。
其實諸葛亮一出祁山的對手是曹真、張郃,而不是司馬懿。
那時的司馬懿還駐守在魏國的南方重鎮宛城,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西邊。
既然諸葛亮的對手名單中沒有司馬懿,那麼這出空城計自然也是虛構出來的了。
正所謂,諸葛一生本領,全在謹慎二字。
我們遍查史書也沒有發現諸葛亮使用過空城計,反而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孫堅,地地道道地為我們演繹了一出“空城計”。
公元190年,孫堅屯兵魯陽(令河南魯山),準備攻打董卓。
當時孫堅軍中缺糧,他準備讓自己的手下公仇稱去督促徵收糧草。
這天,孫堅在城外拉起帳幕,親自為公仇稱餞行。
突然間,董卓的數萬兵馬殺奔到城前,一時間殺聲震天、動人心魄,情況十分危急。
軍士們都勸孫堅進城躲避,而孫堅卻不為所動,依舊行酒説笑,彷彿根本就沒看到敵人的大軍一樣。
軍士們見孫堅胸有成竹,也就繼續飲酒作樂,全不把敵軍放在眼裏。
董卓的軍隊見孫堅隊伍齊整、若無其事,以為必有大軍埋伏在側。
便不敢輕易攻城,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孫堅進入城中,然後灰溜溜地撤退了。
孫堅飲酒之間,便退卻數萬敵兵。
比之諸葛亮的焚香撫琴,亦是不遑多讓。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親借箭,看孫郎
上面説到孫堅的兩件英雄事蹟都被羅貫中借走,並給了蜀漢的主角們。
其實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不僅孫堅的事蹟被借走了,就連他兒子孫權也未能倖免。
這不,羅貫中又把孫權的草船借箭借給了諸葛亮。
在演義中,孫權成天嚷嚷着要把劉備所借的荊州給要回來。
但他哪裏知道,他被借出去的何止是荊州,還有自己的英雄事蹟呢。
曹操在赤壁戰敗後,一直想着捲土重來,於是他一直訓練着自己的水軍,就想着有朝一日報仇雪恨。
終於,在赤壁之戰的五年後,曹操再次揮軍南下,並與孫權相持於濡須口。
由於曹操是外來户,不熟悉濡須口當地的地理環境,所以他決定先採用堅守的策略。
無論孫權如何挑戰,曹操就是按兵不動,固守陣營。
弄得孫權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兵行險招,親自乘船來窺探曹營軍隊的部署情況。
孫權雖然是偷偷來的,但卻瞞不過曹軍的偵察兵。
曹操在得知孫權親自前來的消息後,很想主動出擊,但他又怕敵軍趁着夜色設有埋伏,於是便讓士兵放箭據敵。
由於天黑霧大,曹軍的飛箭大部分都射在了孫權所乘木船的船身上。
因為箭枝都射在了船的一面上,增加了木船一側的重量,很容易造成翻船的危險。
所以孫權就讓人把船掉個頭,讓另一面也被箭射滿,從而保持了船隻平衡。
最後,孫權大搖大擺地乘着射滿箭的船,轉回了自己的大營。
曹操後來得知了這件事,不由得望江興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後來南方進入到雨水季節,曹操無法取得戰果,不得不主動撤軍北歸了。
孫權的“草船借箭”雖然不比諸葛亮那般精妙絕倫,但也驚心動魄、看點十足。
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氣與智慧,成功擊退了來勢洶洶的曹操,使得曹操再也無力對東吳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在《三國演義》的三大陣營中,存在感最低的便是江東孫氏了。
羅貫中不僅將東吳刻畫成“打醬油”、搞破壞的一方勢力,還將他們的英雄事蹟移花接木給了我們的主角——蜀漢陣營。
不可否認,《三國演義》成就了這段歷史,但也掩蓋了這段歷史。
它使得三國故事傳唱大江南北,婦孺皆知;
也使得三國人物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了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我們領略諸葛亮、關羽等主角的風采時,也不要忘記“新版三國片尾曲”中唱的那句:
江東子弟也風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1 字。

轉載請註明: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一場“騙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