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受常山王推舉,率領義軍投奔風頭正盛的公孫瓚,算是錦上添花。趙雲於劉備兵敗曹操依附袁紹之際,與劉備的鄴城相遇,從而跟隨劉備,這是雪中送炭。
趙雲是睿智的。即便是投奔名主,也要能佔有一定的地位。
公孫瓚自平叛邊章、韓遂叛亂之後,聲名鵲起。此後邊境作戰,烏桓深懼其勇,不敢進犯。然而也是此時造就了公孫瓚自大的性格,不僅自大,簡直是缺乏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
自討伐董卓之後,統率着幽州精兵的公孫瓚一躍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勢力。然而,強大卻看不清時局,當袁紹被冀州韓馥壓迫的時候,借力公孫瓚幽州強大的兵力迫使韓馥讓出冀州,而公孫瓚從中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公孫瓚是自大的,此時,就連用兵入神的曹操都不得不依附於二袁其中之一,而公孫瓚竟然想憑藉軍事優勢,跳躍於二袁之間。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二袁反覆利用,反目成仇。
當幽州牧劉虞勸告公孫瓚窮兵黷武的時候,公孫瓚卻在和劉虞爭搶功勞。想劉虞一個拒絕當皇帝的人,如何會同公孫瓚爭搶功績。可惜,最終公孫瓚還是殺掉了劉虞。
在與袁紹的征戰中,連戰連敗,最終竟然挖戰壕、築營壘,企圖苟活與其中。謀臣、猛將感覺他沒有大的志向,於是便漸漸的疏遠了他。
趙雲也是於此時,以家中兄長病故,藉口離開。當趙雲離開的時候,劉備緊握其手,深怕日後再難相見。可想而知,劉備如此對待趙雲,趙雲心中該是有多暖。
士為知己者死,既然公孫瓚剛愎自用,無視趙雲的能力,不能重用人才,趙雲的離開便是理所當然了。
自與劉備鄴城再次相遇之後,便被委以重任。瞞着袁紹,私下招募五百士兵,這也是此後劉備依附劉表,屯兵新野主要兵員。
此後,博望坡一戰,趙雲不負所望,生擒敵將夏侯蘭。
當陽長坂坡,劉備為了逃生,將妻子丟下馬車,只帶着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跑。趙雲返回為劉備找尋妻子,最終戰火之中抱着劉禪殺出重圍,親手將劉禪交到劉備手上。
當公孫瓚自大不能重用的時候,趙雲的出走便在情理之中。然而,與劉備是在公孫瓚出相識,自然不能跟着劉備走,於是便接口常山老家。
蜀漢雖小,但忠義之士卻非常之多,諸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但,若輪到睿智,恐怕即便是孔明也難及趙雲。
趙雲居功而不自傲,漢中之戰的關鍵便是漢水之戰,漢水之戰的核心人物便是趙雲。可以説是趙雲對漢中之戰勝敗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當然,劉備沒有辜負了趙雲。即便是白帝城託孤之際,單獨對話的重臣之中也於趙雲“早晚之間多督促、教導劉禪”,劉禪是蜀漢明天的希望,劉備此時説出這話,足見對趙雲的肯定。
綜上,如若單輪“很能打”,公孫瓚比趙雲能打,威名也比趙雲更盛。即便趙雲長坂坡救主、漢水之戰的巔峯時期,也難及公孫瓚的威震塞外。趙雲再公孫瓚眼中只是很一般的將領。
但,自從趙雲跟隨劉備以來,屢立戰功,威震三國。四處漂泊的劉備,才是趙雲的伯樂,給了趙雲揚名立威的機會,同時也讓趙雲真正實現了其人生價值。
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是人生價值是否能實現的關鍵所在。京劇《二進宮》也將這其中的微妙關係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