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人類羣體,一個是東方的中國人,另一個則是西方的猶太人。前者鑄就了輝煌的古代文明,幾乎覆蓋了整個亞洲文化圈,後者為近現代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中國人和猶太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注重教育。
教育是傳承文明的重要方式,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在今天依然活躍於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教育。猶太人同樣如此,從1938年一直到1945年,在遭受希特勒殘酷的種族鎮壓之後,心靈方面依然能夠持有猶太精神,也是因為教育起了巨大作用。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一名猶太人,談起他,從人們口中蹦出的字眼往往是“天才”二字,但很少有人知道,兒時的愛因斯坦各科成績並不突出,反而喜歡頂着木頭看,周圍不少人都認為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呆子。愛因斯坦的成績達不到學校規定的合格標準,他的數學還考過笑掉大牙的零分,就連老師都親自找其母親談話,希望她能夠給愛因斯坦辦理退學手續,還直言這是為了後者好。
不難想象,一般家庭的父母看到這種現象,都會對孩子失望,但愛因斯坦的母親沒有,她相信自己的兒子有潛力,他認為愛因斯坦之所以從外表上看起來呆若木雞,是因為他喜歡思考,一旦進入了自己的思維境界,就會忘卻現實世界的干擾。事實證明她的想法是正確的,愛因斯坦的想法天馬行空,喜歡提出各種古怪的問題出來,身為母親都會不厭其煩地進行解釋。
不僅如此,愛因斯坦的母親還特別注重對孩子的心理教育,她認為音樂是另一種語言,能夠引發人類的共鳴。愛因斯坦剛剛退學的那段日子裏,心情非常鬱悶,沉默寡言,其母親便用歡快的音樂來幫助他走出心靈的困擾,讓他得以在音樂世界裏暢遊思考,不斷地獲取快樂。
可以説,愛因斯坦能夠成為近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離不開她母親的教育,正是她的教育方法得當和有着一雙善於發現孩子天賦的眼睛,這才築就了愛因斯坦縝密、精細以及敢於打破權威進行創新的性格特點,這些特質則幫助他一步一步走向了科學的最高殿堂。
西方教育和中國傳統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前者講究規則,旨在培養學生自由、開放的科學思維,後者重於道德和人倫,培養出來的人才趨於封閉、保守。這兩種教育模式各有利弊。西方人敢於推翻前人的結論,倡導自由言論,但過度的自由容易走極端;中國人遵守人情社會的道德,講究孝悌,卻忽略對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總而言之,當今的教育模式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格局時,根據所需要培養的人才,中西結合,不斷進行教育變革,這樣才能夠讓整個世界,朝着一個良性化得方向去發展。或許,從愛因斯坦的例子中我們就能夠找到一點答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