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課”比“金課”受歡迎,別讓大學生昧着良心選課

選課不看課程內容,先看老師是不是“四大名捕”;有線上課程就不選線下課程;選只交作業的課程,不選要考試的課程……近年來,高校中流行起了“選課經濟學”——如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作業投入換取最好的成績,一些本科生在選課前總要“精打細算”、“課”比三家。“金課”雖好難叫座。(1月29日《半月談》)

“水課”和“金課”,選哪個?從專業成長的角度看,誰都會選“金課”,但從現實的利弊來看,許多大學生選擇的是“水課”,從而出現“水課”比“金課”受歡迎,這是在倒逼大學生昧着良心選課。究竟是誰的責任?

大學生選課,固然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但考試過關,考試分數卻是首先要考慮的。畢竟分數比什麼都重要。這也展示了選課的“終極三問”:難不難?嚴不嚴?好不好過?一些大學生毫不猶豫地“難的躲,嚴的避,就以過關為目的”,追逐那些能輕鬆拿高分、為成績單添彩的課程。別一味指責大學生“勢利”,誰不想分數高?這可關係到保研、入黨、評優、拿獎學金等,哪個大學生能輕看呢?

“水課”比“金課”受歡迎,一方面導致本科教育質量越來越低,一些本該是本科掌握的專業知識,卻需要在讀研究生時“惡補”,不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另一方面削弱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了讓自己的課程更加“經濟實惠”、更能吸引學生,不惜降低課程難度。如此惡性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水課”比“金課”受歡迎是本科教育的悲哀,主要的原因恰恰在於大學。第一個問題,為何會出現“水課”?第二個問題,課程的評價標準為何不統一?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水課”會在一定程度上“稀釋”本科教育。這需要有“熔斷”措施。首先,本科教育不能再出現“水課”和“金課”之分,要堅持淘汰“水課”。其實,教育部已要求高校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破除課程千校一面,杜絕必修課因人設課,淘汰“水課”,讓課程優起來、課堂活起來、學生忙起來,提升課程學習的廣度、深度和挑戰性;其次,要管理好教師的教學質量,要治好課程存在的“過難”、“過易”等問題,要求教師規範上課,規範考試,規範評價;再次,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可通過校園課程調研,瞭解學生對各類課程和授課教師的評價,創新授課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利用智慧課堂、公開講座等方式,加大優質資源的普惠力度;最後,評價學生的標準更加優化,規避成績的“唯一性”,進行多元評價,可以分設課程學習、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類別,給學生更多成長的選擇。

要糾正大學生錯誤的選課觀點,要着眼於興趣愛好。任何課程都要通過努力才能考出好成績。“水課”比“金課”受歡迎,先要拷問大學,別讓大學生昧着良心選課。(王軍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1 字。

轉載請註明: “水課”比“金課”受歡迎,別讓大學生昧着良心選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