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44字 閲讀時長約10分鐘
今天,小編要分享一位大筆桿子的妙文~
文章作者任仲然,多次在《人民日報》《學習時報》《新華文摘》等報刊雜誌上發表理論文章。他的文章觀點鮮明、説理透徹,語言清新質樸,文字帶着泥土芬芳,讀罷讓人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這篇題為《如何提高文字表達力?》的文章,作者從內容、結構、語言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文章寫作之道,使人讀後深受啓發和教育。
如何提高文字表達力
◽任仲然
長期以來,有一種不好的文風,不少人喜歡用複雜的語言表達簡單的事情或道理,似乎很怕別人看懂,以顯示自己有學問。我覺得,正確的態度應該相反,那就是用簡單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複雜的事情或道理,這才是真本事。
文字表達力是一個人的顯性綜合能力,也是外在的現實競爭力。在現代社會,每個人從事的職業或許不同,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都程度不同地需要用文字表達出來。
01 內容
由設法“編筐”
改為專心“挖井”
文字表達的內容,必須靠豐富的思想充填且指向明確。各種體裁的好文章,無一例外都藴涵着很強的思想性。這種思想性不是盲目空泛的,而是針對問題、針對事情、針對謬誤來論證和闡述的。它是能抓住實質和要害,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的思想性。文字表達力,説到底是思想表達力,是從思想到文字的轉換能力。
即便是寫一些簡單的“豆腐賬”,諸如工作安排或小結等文字材料,其中也應該有鮮活的思想,尤其要搞清楚你在給誰寫,你在對誰寫,你為達到什麼目的寫。不能讓別人看了感覺是沒有腦子的人寫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當然,思想也不能大而化之、虛無縹緲,而是要有具體的觀點來支撐,也就是你主張什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直截了當,一目瞭然。
寫作內容,起碼的要求是言之有物,堅決不寫空話、廢話,最好不寫大話、套話,要努力寫真話、實話、精闢的話。但是,不能説過頭的話、不負責的話、傷害別人有害社會的話。機關應用文,最難避免的是套話。減少套話的一個小竅門是,有個管用的“帽子”戴在關鍵之處即可,接下來就該單刀直入,直奔主題了。
我的經驗是,要想提高文字表達力,就得善於用活的思想寫,用新的觀點寫,用準的事實寫,用精的數據寫,用真的感情寫,還要用平實的語言寫。有時,某一個方面的要素用好了,就能基本達到上述目的。
實事和數據,是把文章寫“實”寫“新”兩把利劍。有了實事和數據,文字就有了實感和新意,也就有了生命。實事是事實的具體化。抽象的“事實”,不如具體的“實事”有感染力和説服力。前些年,我曾經寫過一篇研究“三農”的文章,副標題就是“用具體數據説話”。這篇文章5000多字,通篇都是列舉數據和分析數據,立場和觀點都是用翔實的數據支撐的。
用新意寫作很重要,不能抄來搬去,總嚼別人吃過的饃。我從來不相信“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有什麼道理,它只是道破了人們在文字表達方面,確實存在着一種由來已久的歪風邪氣。吃人家的嘴短,抄人家的心虛,沒什麼意思。不如自己動腦動筆,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寫文章。這不但是對別人文字成果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品質的堅守。寫出新意並不難,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高度分析表述事物及道理,新意就會層出不窮。
當下,文字表達的普遍性問題是膚淺,功夫用在形式上多,用在內容上少,自以為譁眾取寵是本事。解決寫作內容如何深化、深刻、深邃的問題,有效的辦法是把寫作由設法“編筐”改為專心“挖井”。“筐”編得再大,也盛不了多少水;“井”可是能夠越挖越深,井越深水越多。也就是説,不要把提高文字表達力當成“編筐”,而是要當做“挖井”。“編筐”總是想把筐編得更圓更漂亮,“挖井”則是致力於如何把井挖得更深出更多的水。兩個活計用力的方向不同,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其中道理與寫作是相通的。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確立形式為內容服務的意識,形式服從內容而絕不能影響內容。有些本來應該很嚴肅的文稿,很不得當地把形式搞得花裏胡哨,什麼對仗、排比、押韻應有盡有,內容不得不任由形式擺佈。這就顛倒了內容與形式的主次關係,形式喧賓奪主幹擾了內容,誤入了“新八股”的窠臼。
02 結構
地基打歪了
房子肯定也會蓋歪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內容和形式都在結構之中。結構構建好了,內容就有了合理舒適的表達空間,形式也有了錦上添花的表演舞台。不僅如此,結構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它對內容的制約影響是基礎性的。道理很簡單,如果地基打歪了,房子肯定也會蓋歪。當一篇大的文稿越寫越彆扭的時候,那就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是不是結構出了問題。
從大的分類看,結構可以分為縱向和橫向兩類。縱向結構是“線索性”的,橫向結構是“版塊式”的。不同的內容和文體,可採取不同的結構;同一個題目的文章,也可採取不同的結構。這就是結構的彈性和多選擇性。一般而言,結構不要過於複雜,結構越簡約乾淨利索,文字表達越簡潔明瞭。
文章無論長短,邏輯性與層次性不可或缺,這是結構的內在要求。一篇文章總要有一條結構主線,這條主線就是邏輯線索。作者要闡述的思想和觀點,應該按照這條邏輯線索展開,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能圍繞和突出主題。
增強文字表達的邏輯性,要學會尋找和處理一些重要關係。如:遞進關係、因果關係,還有“輩分”關係。有的文稿遞進關係錯位,跳躍性過大,必然造成結構不穩。有的文章小標題亂了“輩分”,不在一個層次上,就會使結構失去平衡。此外,還要把握好時間順序和空間方位,這些要素都會影響到結構的邏輯性。
文章的結構往往呈現為層次性分佈,邏輯性是內在的,層次性是外在的。分層次表達內容,如同建一幢大樓,應當根據功能和容積率,來設計大樓的層次。樓不是越高越好,文章也不是層次越多越好。反之,也不是層次越少越好,更不是可以忽略層次。文章無論長短都要層次分明。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寫成文字也應有幾層意思。特別小的文字材料,也可以一個逗號一層意思,一個句號一個觀點,每句話都符合邏輯關係。一篇博士論文,可能需要4~5級標題即4至5個層次。一份會議通知,可能不需要小標題,但層次還是要有的,這種情況下劃分自然段就要體現鮮明的層次性。
同時,結構的安排要有序、嚴謹、周延,通過結構的搭建使內容之間環環相扣。設計結構時,要特別注意內容的有序性和關聯度,不相干的內容不要放到一起,相關的內容要接續緊湊,層次要遞進分明。結構要有利於內容的表達,不能因結構而干擾內容。
現在有一種不好的傾向,不少人很願意過多地在結構上用勁,卻對文字的內容重視不夠,就像月餅過度包裝一樣,好看不好吃。
03 語言
對晦澀難懂的説法
要保持距離和警惕
長期以來,有一種不好的文風,不少人喜歡用複雜的語言表達簡單的事情或道理,似乎很怕別人看懂,以顯示自己有學問。我覺得,正確的態度應該相反,那就是用簡單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複雜的事情或道理,這才是真本事。
什麼是平實的語言?即少用修飾語,忌用生僻詞,不繞圈子,不趕時髦,不追求辭藻華麗,不搞文字花樣遊戲,也不要硬湊合轍押韻的“四六句”。要對晦澀難懂的説法保持距離和警惕,能不用最好不用。生動靈活地使用民間語言,也可以把高深的大道理講明白。我寫過一篇短文,題目叫《“二麻”當戒》,不算標點符號125個字,使用的就是民間俗語,效果還真的不錯。
此外,文字要簡潔,有一説一,有二説二,不要用太長的句子,也不能拉開架子長篇大論。好的文章要以短、以實、以深、以新取勝。常識告訴我們,短句子比長句子好讀好懂,晦澀的長句子看多了會令人犯困。文章要短,句子要短,段落也不宜太長。
對情況要有清晰的表述,對問題要有新的見解,簡潔流暢地表達獨到的思想觀點,不能拖泥帶水,不能車軲轆話反覆講。
長篇大論的東西可能分量很重,但處於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不會有多少時間閲讀那些“鴻篇鉅著”,所以文字表達還是要在語言的簡潔和流暢上下功夫。
據我的瞭解,不管是領導者,還是普通讀者,現在的閲讀行情是,寫長了沒人看,寫玄了沒人看,寫慢了沒人看,寫假了更是沒人看,寫虛了還是沒人看。改掉壞文風,有6件好用的常規武器,那就是“短、平、快、新、真、實”。
當然,好文字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一氣呵成的好文章確實有,但很難得難見,絕大多數好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改出來的。
最後,我還想補充3句話:
(1)寫作是最好的思維訓練,也是效果非常好的健腦活動。
(2)學而不思則罔,寫而不思則亂。
(3)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動手不動腿,而是不動腦不思考。
(來源:帥帥職場屋)
【來源:濟南商河黨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