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我們中小學考試都是100分,我們也非常習慣了,所以出現了“60分萬歲”的名言。每個年代對學科的重視程度是有差異的,我看了一下大概在1990年代的時候中考語文和數學是單科滿分是120分,物理,化學,政治,英語分別是100分。而到了2000年以後我們中考那會兒,我記得好像是將英語分數提上來了,和語文,數學一樣,都是120分,其餘的還是100分。而現在呢?語數外都是150分了,進一步鞏固了語數外在基礎教育段的重要地位。
語文和數學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僅僅是未來升學為高級人才所必須,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是常識性的需求,不能簡單的書信和計算都求別人來弄吧,可以説是整體國民素質提升的需要。所以一直以來分數佔比都很高,從100分,到120分,再到現在的150分,實際上是學科地位的變化。
從老師角度,那是在改卷時好賦分。比如説,100分制的一道小題分值是三分,那麼,有兩個同學回答的差不多都是對了大半但是有點點區分,這樣老師就很難做出賦分。因為沒有2.6和2.7的賦分值。即使這樣給到最後還是四捨五入。都變成了3分,沒有辨別度。如果採用的是150分制的。那個題總分就可以給到5分,那答的好的,可以給到4分,一般的,給到3分。答的完美的就可以給5分。這樣能更好的辨別答題優劣。從學生角度就是更能區分學生考試成績的優劣。
進入初中,尤其是高中之後,試卷的題量就比較大,如果滿分仍是100分,相應的每道題的分值就會降低,甚至不能成為整數,那就很不好算了。
此外,滿分不是100分,還有一個小小的次要原因,那就是,有時候試卷會出現附加題。附加題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做不出來可以理解,做出來也能算進總分數。
當累死這種事情慢慢的多了起來,成為了習慣之後。還是為了好算,人們就會把試卷的滿分定為120分,150分,160分甚至200分,説到底都是為了好算,沒有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