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覺得相比語數英,體育和美育更不容易彌合差距。
和幾位家長討論“副課比例提升是不是有利三四線孩子逆襲”的話題,結論是“不利略多於有利”:大家仔細想想,語數英這種東西其實是比較剛性的,考核的標準也差不多,決定差距的主要是老師的水平,而互聯網多多少少是在彌合這種差距的,比如你真對孩子的語文老師不滿,覺得有的老師連篇總結都寫不好,可以找到我教作文,但體育和美育就搞不定。體育是跑跑步扔扔實心球嗎?如果我告訴你,它需要專業的運動學健康學兼具統計學和醫學,還需要裝備,你是不是接受?不是每個人都明白。現實是,有的孩子穿着破球鞋在跑步,有的孩子已經全副武裝在打網球了;有的孩子骨裂了都得自己處理,有的孩子扭傷時有專業隊醫……美育是畫幾張畫練幾個字嗎?如果我告訴你,它需要了解美術史要多看展要多和大師交流,你是不是接受?也不是每個人都明白。現實是,有的孩子拿着筆依葫蘆畫瓢的時候,有的孩子已經跑到家門口的達利藝術展了……語數英這種“資源不均衡”,多少是有彌合可能的。哪怕只有一張破書桌,但只要家裏通電有網,老師負責,自己有意願,總能趕上一些。
但體育和美育的“資源不均衡”,光靠“通電有網”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它們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增加,那現有的師資力量、人文環境,甚至城市建設的差距就會顯現出來。在網上看到有些三四線城鎮的家長對“減主加副”的倡議很認同,覺得“哎呀總算不要那麼拼命補英語了”“我們數學老師的水平太差了”……卻唯獨沒有想到:無論是硬件環境,還是師資力量,副課的差距很可能比主課更大。2、還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總覺得一線城市孩子嬌生慣養身體不行,鄉下孩子皮實身體好。你看奧運冠軍不少就是“苦出身”。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不是一線孩子身體不行,而是不太願意吃競技體育的苦。跋山涉水並不會讓身體變強壯,吃得好點兒很可能更管用。不要扯什麼埃塞俄比亞出長跑明星,從平均值來説,生活水平和身體素質就是呈正相關。吃的好一點,運動保護到位一點,場地多一點,優秀教練多一點,體育自然就強一點。第二個誤區:總覺“減主增副”,課外補習就少了,經濟壓力就小了,孩子也輕鬆了。是啊,英語補習可能是不便宜。但你得知道,英語家教的價格,比起美術家教、書法家教、鋼琴家教這樣的美育家教,籃球教練、乒乓球教練這樣的體育家教,很可能低得多得多。單單一套正牌裝備,就足夠“增負”。不要談什麼“勤能補拙”,除非天賦異稟,否則,王二舅在水泥地上教A三步上籃VS職業教練包了CBA籃球場教B運球,差距只會越拉越大。體育和美育,其實更關乎地區發展情況,也更費錢。3、只要想着公平公正,那就需要有量化的考核,只要有量化的考核,就要面對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挑戰,考驗着老師的水平和當地經濟的發展狀況。體育和美育的挑戰,其實比語數英大得多。在教學上,它更偏向於“手把手指導”,遠程的老師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就格外依賴既有師資的水平;在環境上,它更需要“薰陶”的力量,如果一座城市經常有名家光顧,有體育賽事,孩子能輕鬆觸達美術館游泳館,相關的教育就會有效得多。如果只是機械地比個體格,臨摹幾個字,那它依然不是素質教育;如果想把它做成素質教育,那它所帶來的先天差距,也會來到人們的眼前。它確實是“綜合素質”,但可能也是另一道天塹的開啓。教育資源均衡——從來沒那麼容易。一個背景聲——只要有差異,就會有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