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 楊傑英 攝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號稱年代最早的第一大佛——蒙山大佛究竟有多高?”“蒙山大佛緣何神秘消失600年?”
隨着蒙山大佛升級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考古發掘資料的逐步公開,蒙山大佛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湮沒600年不為外人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的蒙山大佛,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中國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
大佛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利用陡直的崖面開鑿而成,屬於摩崖敞口式大龕,龕前曾建有木構大佛閣。歷史上諸多帝王如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香火繁盛。可惜的是,元朝末年,大佛被毀。1980年,在一次地名普查中,大佛遺蹟被一位名叫王劍霓的老人發現,才逐漸再現生機。
《北齊書》所載: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盞,光照宮內。”王劍霓多番尋找,才查明符合史籍所載的這一文物,找到了湮沒600多年的“晉陽西山大佛像”。王劍霓老人生前曾詳細記錄了發現大佛遺蹟的過程。
1997年攝 蒙山大佛 常一民供圖
“其實,蒙山大佛就是我們寺底村村民口中的‘大肚崖’。”蒙山景區導遊部部長王雅莉介紹,大佛胸部尚存數排小方孔,系晚唐重妝大佛時所留遺蹟。雙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蓮座為石條砌築,寶裝覆蓮部分保存稍好。束腰處有11個龕。
北齊大佛龕及束腰須彌座 常一民供圖
至於大佛緣何神秘湮沒600年,曾參與蒙山大佛保護工作的太原市晉源區文物旅遊局原局長楊秀生表示,一座寺廟的興盛與衰落,和它周圍的城市發展、經濟環境密切相連。其實,不是蒙山大佛消失了,而是隨着晉陽城的毀滅,圍繞在它周圍的蒙山開化寺、太山龍泉寺等寺廟香火逐漸減少,又加上戰爭、地震的自然破壞,後人無力修復,寺廟大佛殘毀,慢慢不為世人所知。
佛閣西部殘存的火燒木柱,圖為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常一民在考古發掘現場。常一民供圖
比如蒙山大佛佛閣建築就是在元朝時期被燒燬,佛頭也不知所蹤,而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等,都掩覆於沙礫和雜草之中,歷史塵埃淹沒了顯赫千年的大佛,近600年不為外人知。
蒙山大佛 楊傑英 攝
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約12米的佛頭。
楊秀生介紹,在佛首體量上,既考慮北齊時期的造像特徵、留存的佛體頸部尺寸,又考慮大佛泥塑20cm厚度,同時兼顧唐以後社會對佛像造型的認知,經過認真測算,與佛體按比例反覆模擬演示,最終確定新佛首的高度。
重要考古發現鑑於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2015——2016年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晉源區文物旅遊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佛閣遺址進行了發掘,通過兩個年度的發掘,對佛閣遺址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常一民介紹,此次發掘的重要收穫為,大佛龕依山開鑿,佛閣依大佛龕建造。規模宏大,是中國北朝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
發現遺物有:“乾寧丙辰(896年)造閣,晉王(李克用)修此功德”帶獸面瓦當的刻銘筒瓦,明確了李克用重建佛閣的年代。
“乾寧丙辰造閣,晉王修此功德”銘筒瓦 常一民供圖
五代復刻的《唐朝重修大像閣價錢碑》記載了晚唐重建佛閣為三層,同時記載了修閣所使用的各種材料名稱和數量、所用各種人工數(包括藝人、巧工、體工等)以及修閣所花費的總資金。如此公開、透明的記載,對於研究唐代大型工程的組織和營造、以及經濟史和社會史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唐朝重修大像閣價錢碑》 常一民供圖
大佛雙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束腰仰覆蓮座上。每個蓮瓣高寬0.47米,如此大型覆蓮十分罕見。
大佛究竟有多高“許多人甚至將蒙山大佛對比樂山大佛,懷疑佛高不準。這是一種概念與認知的誤解。”楊秀生説,樂山大佛宣傳數據為通高71米、頭高15米,遊人便認同視覺所見與高度一致。
楊秀生表示,樂山大佛為彌勒佛,視覺所見是倚坐高度,即59米,非宣傳的通高。樂山大佛雕鑿於唐代,頭大身小是傳統塑像按照“遠小近大”的視覺感受平衡仰望時的視覺差異。而蒙山大佛為釋迦牟尼佛,標準坐姿是結跏趺坐(民間俗稱盤腿坐),視覺所見即趺坐高度為38米,因為蒙山大佛開鑿比樂山大佛早162年,造型比例還停留於笈多式時代,身體各部分比例符合現代人體立7坐5盤腿3的不同姿態比例,即1(頭高):7(通高):5(倚坐):3(趺坐)。
蒙山大佛 楊傑英 攝
楊秀生認為,按這種比例,蒙山大佛的通高高度仍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話題。
據唐代史料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
根據考古發掘測量,蒙山大佛坐佛通高38米。其中,佛座高4.5米,新佛首高12米。
蒙山大佛 楊傑英 攝
圍繞大佛的研究還在繼續,景區也早已開門迎客。
蒙山大佛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彥斌介紹,蒙山景區從2007年開發、2008年10月正式向遊客開放,2017年對景區進行了機制體制改革,並於當年8月開始售票迎客。“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豐富景區的內容,希望讓前來的遊客多一些體驗。”
【來源:新聞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