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秦惠文王九年,秦國大將司馬錯率軍滅蜀,將蜀地完全納入到秦國,此後,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中,蜀中糧倉的作用是顯著的,有了蜀中,除類似''長平之戰''這樣的兩國長期對峙外,秦國基本上沒有缺少過糧食,但秦國的經驗,三國時期的蜀漢無法借鑑,兩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第一:蜀中在秦國為輔,在蜀漢為主
戰國時期,蜀中在秦國僅僅是輔助糧倉,為什麼這麼説?因為秦國還有關中大糧倉,秦國的根基是在關中,而不是在蜀中,主要的人口也是集中在關中一帶,當時的關中可不像明、清時期,因為氣候的變化和政治中心的演變成為貧困地區,秦時的關中是很富饒的,糧食的產量是遠遠超過蜀中的,即使有天災,只要關中和蜀中不是同時遭災,秦國就不懼缺糧之禍。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而對於三國時期的蜀漢來説,蜀中卻是唯一的根基之地,在蜀漢直轄的地盤裏,一共就只有成都平原和漢中平原兩塊糧食產地,雲貴地區的孟獲轄地是羈縻制,不會主動給蜀漢供應糧食,當然,他們估計也沒多少糧食。因此,蜀漢要是遇到天災,就沒有秦國那麼強的抵抗能力,除了戰爭,還要儲備,這樣一來,能用於戰爭的糧食就很有限了。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第二:秦國治理蜀中和蜀漢治理蜀中的性質不同
秦國在滅掉蜀中的蜀國之前,兩者的地位在名義上是兩個諸侯國,秦國又是用武力強行滅掉的蜀國,在蜀中,秦國具有絕對的支配地位,因此,秦國可以完全忽視蜀中百姓的生活,不計代價的壓榨蜀中的糧食供應秦軍,同時,蜀中的世家對秦國君臣也沒有任何的制約,如果不老實,反對秦國的政策,秦國可以毫不猶豫地清除他們,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蜀中能供應更多的糧食給秦軍。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而三國時期的蜀漢,劉備集團在蜀中就沒有如秦國那麼強勢的地位,不管劉備是用什麼方式得到的蜀中,可劉備和蜀中的世家都是大漢朝的臣子,特別是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劉備唯一剩下的地盤也就只有蜀中了,要鞏固統治就必須依靠蜀中世家,劉備和蜀中世家的關係更接近於盟友關係,蜀中世家也是蜀漢的主要統治階級之一,劉備或諸葛亮無法像秦國那樣壓榨蜀中。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第三:蜀中世家反對秦國無效,可反對諸葛亮北伐有效
前面説了,秦國佔領蜀中就是為了糧食,可不會管蜀中世家的利益是否受到侵佔,秦軍可以強徵糧食,蜀中世家也沒有那個膽量反對秦國。可作為蜀漢統治階級的一員,蜀中世家卻完全可以給諸葛亮造成麻煩,在漢代,糧食這種戰略資源是集中在世家手中的,因為絕大多數土地是在他們手中,諸葛亮要徵糧,只能和他們商量,而不能強徵。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如果蜀中世家支持北伐,諸葛亮也不會有缺糧的麻煩,蜀漢軍隊少,蜀中完全能供應得起,可最關鍵的就是,蜀中世家是堅決反對北伐的,比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出師表要求北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樵周就是蜀中大儒,他的言論就是代表着蜀中世家。諸葛亮死後,為反對姜維北伐,樵周還曾寫過一篇代表投降主義的《仇國論》,對北伐曹魏的戰略大加批判。
若干年後,在正史《三國志》的記載中,當曹魏的鄧艾殺到成都城下,第一個站出來勸説劉禪投降的也是這個樵周。由此可見,蜀中世家對諸葛亮積極推動的北伐戰略根本不屑一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把糧食的供給一斷,諸葛亮當然總是缺糧。諸葛亮和姜維後來都積極在漢中屯田,除了運輸上的不便利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擺脱蜀中世家對糧食的掣肘。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因此,從上面三點分析看,秦國可以利用蜀中的糧食完成自身的大戰略,可諸葛亮就辦不成這事,蜀中世家對秦國來説,是被統治階級,不給糧就會被幹掉。但蜀中世家對諸葛亮來説,雙方是共同維護蜀漢權力的政治盟友,蜀中世家可以大大咧咧的做反對派,即便不給北伐大軍糧食,諸葛亮也只能幹看着。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諸葛亮要北伐,只能依靠平時的積累,比如税收,軍屯等方式積攢北伐的糧食,蜀中世家作為主要的糧食來源,諸葛亮是無法指望的,可沒有蜀中世家的幫助,又能積存下多少糧食?所以,諸葛亮北伐總是受困於糧食不足。當然,諸葛亮的北伐要是能一帆風順,比如説佔領了關中,蜀中的地位就大大降低,蜀中世家估計就會妥協了,否則,連荊州出身的嫡系馬謖都能殺的諸葛丞相是不會對蜀中世家客氣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7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國滅蜀後,用蜀中糧倉滅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