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大火至今仍有未解之謎……

  中國之聲系列策劃《六百年,再講故宮》,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探究故宮建築的玄妙。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築屋脊上安放的獸件,可以保護木栓與鐵釘,防止漏水、生鏽,對屋脊的連接處也可以起到固定和支撐的作用。紫禁城近萬間宮殿門廳的屋頂,都覆蓋着光彩耀目的琉璃瓦,裝綴着造型各異的琉璃獸。目前正在故宮午門正樓以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上,太和殿的十個琉璃脊獸首次集體亮相。那麼數百年間站在太和殿屋頂上的脊獸們有着什麼故事?我們繼續跟隨閻崇年先生的導覽,聽展覽,遊故宮。

  紫禁城從明朝永樂十八年基本建成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四百多年間,有記載的重大火災就有四五十次之多。紫禁城內有宮室九千多間,殿宇巍峨,而温潤的木質卻帶來極大的火災隱患。三大殿是紫禁城中最主要的建築,設計、施工以至建材都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説到失火,也正是三大殿遭受的次數最多。根據《明史·本紀》記載,永樂十九年,嶄新的三大殿曾全部被燒燬,而這場大火的發生至今還有個未解之謎。

  每一次失火,都是當時全國性的災難。萬曆二十五年的大火後,重建工程到天啓七年才完成。《春明夢餘錄》記載,“(天啓)七年八月初二日三殿工成,共用銀五百九十五萬七千五百十九兩餘。”《明史·食貨志》記載“三殿工興,採楠、杉諸木於湖廣、四川、貴州,費銀九百三十餘萬兩,徵諸民間”。單以採木的九百多萬兩來算,也相當於當時八百多萬貧苦農民一年的生活費用。那麼如何解決天火毀殿、勞民傷財的問題呢?

  明清兩朝,按佔據紫禁城的時間來算,明朝比清朝時間短,但是火災的次數卻比清朝多得多。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時間最長,宮中失火的次數卻最少。太和殿作為規制最高的建築物,屋頂脊獸數量最多達十個,且數量為雙數,在紫禁城所有古建中僅此一例。那麼,這些殿頂的琉璃構件真如人們所説能起到避火消災的作用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4 字。

轉載請註明: 紫禁城大火至今仍有未解之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