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它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僅僅靠學校教育是無法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的。
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美國,學生們每天的在校時間比中國學生在校時間要短,這是因為人們把家庭教育看的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
相反的是,在中國,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上了學,只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和吃穿問題,至於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問題交給學校和老師去管理就可以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甚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那麼,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家長們要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得成長呢? 不如和我一起看看優秀家長是怎麼做的:
1.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孩子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對家長的一言一行進行模仿,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那麼,請從自身做起。
2.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一次,Eric在幼兒園和同學打鬧,不經意間把同學的大拇指弄破了。老師把雙方家長叫來,Eric的媽媽並沒有像大多數中國媽媽那樣立刻表現出心疼自己的兒子,為兒子找藉口,不讓兒子感到尷尬。相反的是,她讓Eric向同學道歉,並告訴Eric,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Eric需要做一個星期的家務來賺到一盒創可貼的錢。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人,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考慮後果,自己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長太過於溺愛孩子,每當孩子犯錯,總想為他們找理由,找藉口。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害孩子。
3.和老師統一戰線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缺一不可。作為家長,更是要和孩子的老師們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家長應盡力配合老師的工作,及時與老師聯繫,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
如果孩子在學校犯了錯,家長們要做的是配合老師來進行解決而不是一味得袒護自己的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他們會認為遭到老師批評時,家長總會站出來保護他們,從而有了與老師對抗的資本,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4.環境薰陶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還小,自控力還太差,所以家長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和學習環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孩子的美好情操。
5.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Aaron的爸爸總覺得學校裏的老師事真多,不僅要開家長會,還要每天給孩子的作業簽字,有時候還要求家長去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於是,他每次都以自己工作忙為理由拒絕參加學校裏的活動。
剛開始時,Aaron還覺得沒有什麼,漸漸地,Aaron覺得爸爸這樣做讓自己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Aaron開始討厭爸爸,父子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疏遠。Aaron在學校的表現也由剛開始的優秀而變得越來越差。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
那些家長經常參加學校活動的孩子在校表現往往比那些家長不樂意參加學校活動的要好很多。父母積極參加孩子的學校活動,不僅能促進親子間的關係,還能瞭解孩子的各種在校表現,促進孩子的發展。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校活動不管不問,不去參加家長會,這樣的做法會使孩子在同學面前感到尷尬,甚至會影響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6.對孩子有所期待
每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被別人有所期待,就會向着期待努力。孩子更是這樣,所以家長們要對孩子抱有期望。
多數情況下,父母的殷切期望會化作孩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動力。當然了,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應把握好度,對孩子的期望可以是多方位的,不要只着眼於孩子的成績,要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對孩子領導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方式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影響別人的人”。
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醖釀牽掛的地方。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都受到父母的薰陶和感染。但有些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得意義,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扔給學校、老師,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家長們應該演好自己的角色,給孩子良好的教育,讓孩子遇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