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在任何國家,國寶都是一個國家的驕傲。當國力弱時,它們可能會被外族奪走;而在國家夠強時,它們則會以不同的方式迴歸。對於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陸續迴歸。

為了能保護好祖國的諸多寶物,我國出現了很多“護寶能手”,很多收藏家、專家學者都為保護國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些護寶能手中,有一個人不該被忘記,他就是:敬愛的周總理。

周總理一生識寶、愛寶,深知國寶的重要性,對於國寶文物,他曾在上世紀50年代對陝西文博的工作人員説過這樣一段話:

我到哪個地方,都愛看這些東西,因為它代表着一個民族的智慧,可以瞭解這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周總理

全國還未解放前,周總理帶領將士們作戰時,就已經很注意對文物和古建築的保護了。比如解放寧波前,他就曾再三要求三野的同志們在攻城時,一定要保護好當地天一閣的藏書樓。

而在建國後,得知有大量流失出去的文物古畫被帶到了香港,周恩來在國家不富裕的情況下,毅然成立了文物收購小組,開始對流失至全世界的文物進行收購。此後,大批重要文物通過各種方式被運回了國內。

受到周總理保護過的國寶數量甚多,其中有些寶物是從外國人手裏要回來的,有些是他在民間發現並保存下來的,有些是他寧可得罪人也要保的。本期筆者就跟大家説一説周總理為國護寶的事。文章較長,但筆者相信大家在耐心讀完後,會對總理的智慧有更深的瞭解。

一:與蔣介石搶《五牛圖》

在周總理保護的寶物中,唐代書畫名家韓滉的《五牛圖》是最珍貴的之一。1950年年初,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一年,日理萬機的周總理收到了一封來自香港的匿名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總理兩個信息:

其一,是説當年被八國聯軍搶走的千年名畫《五牛圖》,近日會在香港拍賣行進行公開拍賣。

其二,這位愛國人士本想自己買回來捐給祖國,但自己的錢不夠,畫價將高達10萬港元,所以他希望周總理能介入此事,由政府出資讓寶物回家。

收到這封信,周總理一刻也沒遲疑。他當即向文化部下達了3條批示:

第一,立即派專家赴香港鑑定畫作真偽,若是真品,立刻收購;

第二,收購後,派專人護送回北京,務必保證它的完好;

第三,今後此畫要由條件好的文物單位好好保管。

作了這3條批示後,周總理還不放心,畢竟派專家去香港還需要時間。所以他當即又給新華社香港分社秘書黃作財發了一封急電,電報上只有8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周總理

周總理之所以會這樣説,是因為他很清楚這幅畫的價值。韓滉是我國唐代最有名的畫師之一,他畫的牛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神作,趙孟頫稱其為“稀世名筆”。而這幅《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同時它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它的價值不言而喻。

這幅《五牛圖》本來一直藏在皇宮裏,八國聯軍入京時,與眾多寶物一起被老外搶走了。到這次現身香港前,很多收藏家都以為它已經被毀了。

誰知,此畫被帶到海外後,一直被外國收藏家收藏。上世紀40年代,中國民間收藏家吳蘅孫輾轉把它買了回來,一直秘密保存當成了傳家寶。由於近期吳家企業破產,吳蘅孫才不得不忍痛割愛:拍賣《五牛圖》。一時間,香港文玩界都熱鬧了起來。

接到周總理的急電,黃作財也不敢耽擱,他找到了哥哥黃作梅。黃作梅是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新中國成立後,他一直在周總理的指揮下秘密負責為國收購各類文物,周總理對黃家兄弟十分信任。

兩兄弟覺得此事重大,不敢對外聲張,決定一起秘密行動。但事還沒有開始辦,他們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題:10萬港幣的錢從哪兒來?憑他們自己湊,是湊不出來的。

與此同時,對於這幅《五牛圖》,還有兩股勢力想搶:

一股是一些老外收藏家,他們一個個“財大氣粗”,志在必得。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下,這些老外在古玩市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國寶被他們買下,那就意味着它又一次將流失海外。

另一方是蔣介石,對於這幅名畫,老蔣也很有興趣。他專門組織了一隊“搶畫小組”,還專門撥了鉅款。對於這次搶畫他顯然是信心滿滿,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護名畫去台的船隻。同時為了配合搶畫小組的行動,他還派了在香港的專業特工出手。

對於這一情況,周總理也早就預料到了。他隨後就給黃家兄弟寫了封親筆信,信中表示:只要畫是真跡,馬上可以去香港的中國銀行拿錢!

圖:周總理

能在國家經濟艱難時期,直接讓他們去提錢,此時兄弟倆自然明白,對於這幅名畫,周總理是高度重視的,我方也一定要拿下。為了能順利地拿到畫,大哥黃作梅做了周密的安排。

他讓弟弟黃作財在明,天天提着裝有“鉅款”的箱子,頻繁出入拍賣行以吸引國民黨特務們的注意,與他們在明面上周旋。

同時,黃作財還通過自己的關係,在拍賣界放出消息,稱畫有可能是假的。這一消息顯然讓很多個人收藏家對畫作失去了興趣,老外們個個將信將疑。

而大哥黃作梅自己則在暗,通過各種方式接觸神秘的畫主人吳蘅孫。他對吳蘅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吳蘅孫深知自己作為中國人該讓國寶迴歸,便只以6萬港幣的價格悄悄賣出了這件國寶。

最終,這幅《五牛圖》就這樣沒有經過拍賣,在老蔣的“搶畫小組”還摸不着頭腦時,就安全地回到了國內。如今,它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裏。傳世名畫終歸來,周總理也鬆了一口氣。可以説,如果沒有周總理的重視和安排,這件國寶咱們很難奪回。

二:關鍵時候站出來,保護頤和園畫廊

在周總理一生保護的國寶中,除了一些名畫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古建築。

上世紀60年代初,有人提出北京的交通很緊張,想在故宮中間建一條馬路方便大家。這一建議,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周總理很清楚,這就意味着故宮的部分牆體要被拆除,他當即明確表示:決不能拆。

同時受到周總理保護的,還有恭王府。恭王府是清代建築中的絕對精品,大量古代的建築手法和藝術,都在這座王府裏被發現。但在烽火歲月裏,它和圓明園一樣,都遭到了破壞。建國後,周總理親自過問恭王府的重修事宜。1962年,在恭王府發現康熙題寫的福字碑後,周總理十分高興,將此碑命名為“天下第一福”。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福字碑

1965年,北京市為了建地鐵,專家們提議拆除正陽門。對於這一方案,周總理堅決不同意,但諸多專家都表示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周總理不死心,他叫來秘書説:“備車,去正陽門”。他仔細地看了周圍的地勢後,又把地鐵設計師都叫了過來,讓他們把路線向南偏,就這樣正陽門被護住了。

當然,最讓周總理掛心的還是頤和園的保護,為了護住頤和園他沒少得罪人。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園林,共佔地2.9平方千米,坐落在北京西郊。整座園林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模擬杭州西湖的樣式建造。當年乾隆花了448萬兩白銀來改建它,其中各種亭台設計都令人讚歎。

1900年,頤和園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園內大量珍寶被搶。而後又在軍閥混戰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就算是這樣,作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它仍然對我國建築領域有着極大的研究價值。所以在建國後,1961年3月份,頤和園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了保護。

但在60年代,隨着“破四舊”的提出,很多人揚言要:挖掉萬壽山,填平昆明湖。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整個頤和園的建築將受到毀滅性的破壞,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這些人把頤和園東宮門外的過街牌樓,當成了首要拆除目標。他們找來梯子,準備登上牌樓下手。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周總理耳朵裏,他立刻讓秘書到現場,對這些人説了一句:頤和園的牌樓必須保護,不準拆除。這些人知道是周總理的話,當然不敢不聽,只能作罷。就這樣,這塊牌樓就被保存至今。

牌樓是保下來了,但周總理生怕他們還會打其它文物的主意。於是不久,他就親自來了一次頤和園。

以往總理出行時,都是極低調的,但這一次他卻沒有做任何掩飾,帶着警衞就走進了頤和園。

他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想用自己的影響力,讓所有人都明白他保護文物的決心。

在頤和園走了一圈後,他來到了長長的畫廊前。這座畫廊就是大家現在能在頤和園看到的,位於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的畫廊。整座畫廊全長728米,光是柱子就有548根,它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頤和園長廊

可能很多朋友還不清楚它的價值,且聽筆者細細説來:首先,它對我們研究建築史很有價值,每一根柱子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明暗高低都極為講究;其次,畫廊上的每一根樑上都繪有彩畫,一共有14000多幅,畫師們把數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都一一畫了進來,所以它對咱們研究古文化和繪畫史,都有極高的價值。

周總理看着這樣的長廊,駐足了許久。旁邊有人羣眾很快認出了總理,都紛紛圍到他身邊來,也都一起來看畫。

正在此時,人羣中有人大膽地提了一個頗為尖鋭的問題:

現在要“破四舊”,這些封建主義的東西,我們是不是要把它改畫一下?

羣眾們一聽這個問題,都紛紛朝此人看去,周總理顯然也不能當作沒聽到。他反問對方:”你説要怎麼改?”

對方覺得自己説得佔理,倒也不怕,直接説:“可以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事蹟畫在上邊嘛!”聽到有人這樣説,人羣裏很多人都表示:“説得對!”

周總理很想保護畫廊,但此時如何回答對方是很考驗智慧的。我們來分析一下此時的情形:如果總理直接拒絕畫長征,那自然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讓羣眾覺得在他心裏長征還不如這些所謂的“封建”的東西重要,這顯然是不太合適的。而如果同意了,那這些畫不出幾天就會被毀。

對於這個尖鋭的問題,總理的回答又一次讓我們見識了他的大智慧,他很堅決地説:

讓誰來畫二萬五千里長徵?誰能畫二萬五千里長徵?你知道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包含多少深刻內容嗎?二萬五千里長徵,我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都畫不了,請誰來畫?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周總理

這樣的回答,確實夠絕!這樣説,極大地肯定了長征的意義。確實,長征中的深刻內容並非用幾幅畫就能體現的。同時,他也堅決地拒絕了改畫的提議。提出這一建議的人一聽這話,也就再無法反駁了。

參觀完這座畫廊後,周總理又把頤和園管理處的同志也叫來了,他指着畫廊上的彩畫讓他們一定要保護好,堅決不能改畫。但管理處的同志卻仍表示為難,怕將來還會有人來鬧。

聽到他們這樣説,本來已經打算要離去的周總理,也就不慌着走了。他留下來和工作人作商量了許久後,想出了一個妙招:先用白灰把上面的畫都給蓋住。

這種用白灰保護文物的辦法,古代就有人用過。這樣做的好處是,等到需要它重現時,只需要輕輕洗掉白灰就可以了,對畫作本身不會有什麼損害。也正是由於周總理的極力保護,以及工作人員的負責,如今這間畫廊才得以存世,上面栩栩如生的彩畫每天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前來觀看。

三:巧作安排,在外賓包裏尋回九龍杯

在搶《五牛圖》,保護頤和園的事情裏,我們看到的是周總理的大智慧。而在1971年尋回九龍杯的事情裏,我們看到的則是他在外交上的才華。

1971年春天,一架波音飛機降落在上海機場,飛機停穩後27位羅馬尼亞工作人員走出艙門。這批工作人員是來上海考察的,因為不久後他們的總統齊奧塞斯庫將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屆時他們將在上海待一段時間。

齊奧塞斯庫是中國的老朋友了,他15歲時就加入了羅馬尼亞共產黨,任總統期間一直跟中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並先後多次訪問中國。所以對於這批工作人員,上海給予了熱情的招待。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的晚宴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頗為尷尬的事。

晚上7點鐘左右,上海當地為這27位外賓安排了一次非常盛大的歡迎宴會,整個宴會是極為熱鬧的。對於桌上的美食,外賓們不約而同地表示:這是出生以來所吃到的世界上最美味的菜餚。

為了體現我們的友好,在宴會上我們還展出了一套國寶九龍杯。九龍杯是我國古代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類酒杯之一,整個杯體由9條龍裝飾,做工十分講究。更令人驚歎的是,當杯體內裝滿酒時,能通過杯體內特殊設計的倒U形管,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這種製作工藝,在古代只有我國的手藝人才能做得出來。

圖:九龍杯

我國古代的諸多皇帝,都對這九龍杯情有獨鍾,都命御器廠打造過一些九龍杯。史書上還記載着朱元璋、康熙等皇帝,因九龍杯發生的趣事。

此次宴會中的這套九龍杯,就是我國在建國後尋得的,屬於現存九龍杯中的精品。要不是當這些羅馬尼亞人員是貴客,我方是不會拿出來的。此寶一出,當然是四座皆驚。羅馬尼亞的這27位外賓都覺得開了眼了,個個是嘖嘖稱讚,愛不釋手。

本來看了就看了吧,偏偏就有位外賓管不住自己的手。他趁着大夥兒沒注意,假裝自己喝醉了,打開公文包,將其中一個九龍杯“順”了進去。然後,他又假裝若無其事地繼續和大夥兒喝酒。

這一切,被會場上的一名服務員看在了眼裏,她不知該如何處理,馬上彙報給了上級。這下可把此次接待工作的負責人急壞了:當場把他揪出來吧,會傷兩國和氣,極有可能連羅馬尼亞總統的訪問都會受影響而取消;當沒看見吧,那咱們的國寶豈不是就此要丟失了!

這可怎麼辦?“要不然去問問周總理吧!這兩天他也在上海!”旁邊一位小同志的話,提醒了這位負責人!

對呀!怎麼沒想到周總理。此次接待活動雖然總理沒有參加,但他是很關心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在處理這些棘手的事件中,周總理總是很有辦法。不過,當時負責人也有疑慮,雖然是國寶但畢竟只是一套杯子中的一個,也算不上是什麼重大的國事,日理萬機的總理真的會管嗎?

思來想去,負責人還是將九龍杯丟失的事一五一十地彙報給了總理,並做了深刻地反思,希望總理批評。

周總理本來在處理公務,一聽這事立馬放下手裏的工作,非常堅定地表示:

九龍杯是國寶,一隻也不能少,一定要追回來!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周總理

這就是周總理對國寶的態度:一隻也不能少!但如何追回,周總理在房間走來走去,他表示:“要在不傷感情,又不影響國與國的友好關係的情況下追回來”。

想了許久後,他又問負責人:“接下來,你們還為這位貴賓安排了什麼活動?”負責人如實地表示:“宴會結束後去上海雜技廳,看雜技表演”。

總理聽到他這麼一説,愁容立馬就消失了,顯然他有了主意。他讓負責人走近,然後對他説了自己的一系列安排,負責人聽了也抿嘴笑了。

接下來的事,就讓大夥兒拍案叫絕了!負責人按照早前定好的安排,把這27位外賓都帶到了上海雜技廳。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讓外賓們看得目瞪口呆。到了最後一個節目時,一位魔術師登場了。

他拿出了3只九龍杯,放在了台上的桌子上,請大家仔細看好,稱:“我一會兒要讓其中一隻杯子消失!”。然後又拿出一把假“槍”,只聽“嘣”地一聲,桌上的九龍杯由3只真的變成兩隻了。

台下的觀眾個個都在猜,杯子去哪兒了。只見魔術師緩緩地走下台來,來到那位偷九龍杯的外賓面前,笑着請他打開公文包。這下,那位偷杯子的外賓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紅着臉配合着打開包,拿出了九龍杯。觀眾還真以為這就是一場魔術,都鼓起了掌。

就這樣,這場偷杯事件圓滿解決了。此後,這件事就成了最經典的外交案例之一。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要護住國寶是要講“戰術”的。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圖:周總理

除了以上筆者和大家提到的九龍杯、《五牛圖》、頤和園、正陽門、恭王府之外,周總理還為國護住了許多珍寶文物,可以説他確實是我國最牛的“護寶能手”。正因為他識寶、愛寶,所以很多民間的收藏家要獻寶時,都很信任他。這些人但凡是得了什麼珍貴文物,都願意第一時間彙報總理。

“我到哪個地方,都愛看這些東西,因為它代表着一個民族的智慧”,周總理上世紀50年代説過的話言猶在耳。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寶都陸續回國,這一切正如總理所願。謹以此文紀念週總理,以及所有默默無聞的護寶英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1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寶九龍杯丟失驚動周恩來,他巧作安排,讓外賓主動從包裏拿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