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佈《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有媒體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台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為人父母,孩子的作業負擔是一個牽腸掛肚的敏感話題,每有相關信息傳出,總是格外引人關注。2017年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題”發佈了一份《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對國內中小學作業情況做了數據展示。報告數據顯示,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為2.82小時,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或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陪。時間過去了3年,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到底是降低了還是加重了,每個家長心裏都有一杆秤,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更是甘苦自知。
對於家長來説,白天忙於工作、晚上疲於扮演“全科家教老師”,身體和心理上的負擔不必多説,比這更令家長感到抓狂的是,家長陪寫作業已經成為破壞家庭氛圍的“隱形殺手”——數據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你或許想不到的是,在一項調查中,“孩子沒人幫忙帶、沒人教”竟然超過“撫養成本高”成為不想生二胎的首要原因。換句話説,不少人放棄生二胎,不僅是因為“生不起”“養不起”,更是因為“陪不起”。
最近一段時間,“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的話題持續升温,某些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的態度更是激起了一片讚歎。不過,酣暢淋漓地熱烈討論之後又能怎樣呢?多數家長恐怕還是隻能將憤懣與委屈埋在心裏,默默地坐在孩子的學習桌邊。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家長雖然對陪寫作業叫苦不迭,乃至深惡痛絕,但在考試成績幾乎“決定”一切的背景中,又有誰敢真的撒手不管呢?這種痛苦與掙扎,體現在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既為孩子負擔過重打抱不平,又質疑學校的減負措施只是“轉嫁責任”。
多地教育部門相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初衷無疑是美好的。實際上,不僅是“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就連家庭作業本身,都是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強調要減少的。然而,實際效果到底怎麼樣呢?對於老師來説,親自批改作業並不難,大不了,還可以減少家庭作業的佈置量。問題是,果真如此,家長能夠接受嗎?或許,在不少家長心目中,“陪孩子寫作業”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陪孩子找作業”——如果家長堅持認為課外作業是必須的,老師統一佈置顯然比自己四處尋找更容易接受。
理想中的家校教育分工是,學校側重於知識教育,家庭側重於生活教育。但在當下教育評價體系中,知識教育毫無疑問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家校關係的不斷異化在所難免。當家長大包大攬,將為孩子學習創造便利條件當作唯一使命的時候,家庭教育充其量不過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泛化。正因為如此,家長一方面對老師手伸得太長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因擔心老師“撒手不管”憂心忡忡。或許,在批評孩子“高分低能”之前,更值得追問的是,家庭教育為他們提供了多少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坦白説,“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並不難,難的是“叫停”家長對分數的執念以及由此產生的焦慮。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但快樂成長的代價卻並非每個家長都能接納和承受——巨大的考試和升學壓力面前,不免會使人擔心,眼前的快樂其實是在為未來的不快樂“挖坑”。在這樣的背景中,那些“手伸得太長”的老師,或許才是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因為他們寧願冒着違規的風險和代價,也要將學校教育引入家庭環境中。
就“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而言,顯然是致力於推動家校教育分工各司其職、各歸其位。在肯定這種制度善意的基礎上,仍需看到的是,高考的人才評價體系有必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因為那不僅是家校教育衝刺的終點線,也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焦慮源。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