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朝代歌的一句,東周被分為春秋與戰國,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其中,春秋時期,很明確始於平王東遷,可是春秋和戰國,具體有何區別呢?
春秋和戰國得名及出處
如果,要區分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在哪兒,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春秋和戰國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1,春秋
春秋一詞的來源,是魯國的史書《春秋》。而這本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一直到魯哀公十四年間,共242的歷史。只是,因為牽扯到周王室的衰微問題,後世史學家在界定春秋的具體時代時,多以周平王立國的公元770年作為起點,以"三家分晉"作為終點。這一階段被稱為"春秋時期"。
2,戰國
而戰國一詞的來源,是劉向編撰的《戰國策》。這本史書記載了東周後期一直到秦國統一中原前的時間,具體時間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因為這段時間,各國紛亂不休,所以才得名"戰國"。
第二,春秋與戰國的區別
只是,我們雖然知道了春秋和戰國的具體時間,如果,要搞清楚春秋和戰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最好的是分析這兩段時間戰爭的特點,因為戰爭,關係着一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1,春秋時期戰爭特點
春秋時期,周王室的衰微,讓各國開始爭奪天下霸主的地位,政治上各國紛紛開始變法,開始自己的兼併事業。只是,春秋時期的戰爭,是一種文明競技。各國間的爭鬥,雖然目標明確,但是並不野蠻,十分的講究戰爭的禮儀、排場。
如,在當時,如果兩國交戰,如果一方戰敗,只要對方的軍隊跑出五十步外,就不能進行追擊;甚至,當時還有另一個規定,如果敵軍有受傷的將士,在交手時,不能使其重複受傷。可見,當時的戰爭殺死敵人不是主要的目的,而顯現自己國家的威德才是主要目的。
另外,春秋時期各國的軍隊成員多由貴族組成,所以軍隊的數量上並不多,雙方交戰的時間也因此並不長。所以,春秋時期雖然有戰爭,但是,戰爭的目的不是殺死敵人,而是削弱敵國的力量,消耗敵國的國力。在彰顯了自己國家威德的同時,讓敵國短時間內不能再輕易的發動戰爭。可見,春秋時期是文明競技的時代。
2,戰國時期戰爭特點
而戰國時期的戰爭,則一改春秋時期的文明特點,主要目的就是:爭霸。為了爭取霸主的地位,戰國時期的各國鬥爭,和春秋時期不同,目的就是置敵國於死地。戰國時期的戰爭是蠻橫者的你死我活。
比如,著名的戰國殺神白起,曾直接坑殺俘虜三十萬。除此以外,一個國家發動戰爭的目的也十分的明確,那就是完全吞沒敵方,所謂的戰爭禮儀,所謂的排場都是不重要的,戰爭時期各國的交戰就是你死我活的蠻橫拼殺,不分勝負不會停止。連戰俘都殺,遑論其他呢?
更重要的是,戰國時期的戰爭,軍隊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春秋時期的多由貴族組成不同,戰國時代的戰爭則是"全民皆兵",戰爭成了一個人跨越階層的最好通道,最大年的代表就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他們以軍功封爵位,讓全國都掀起了殺敵的浪潮。而殲滅敵國,就是他們的目的。可見,戰國時期是蠻橫者的時代。
春秋和戰國時期戰爭特點不同的原因
這和兩個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有關。春秋時期,社會的生產力不夠,日常用具以及兵器的製造,都主要以青銅為主要製造原料。而當時各個國家的青銅產量都不高,一旦發動戰爭,只要敵國兵敗,收繳其武器,就可保證敵國短時間內,不可能再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最著名的就是晉楚兩國的爭霸就是由一場戰爭決定的,完全沒有必要對失敗國窮追猛打。
而春秋時期,貧乏的生產力,導致各個國家投入農耕的人佔了全國人數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投入到戰爭的人數主要是貴族,,只需要打擊軍隊就可以給敵國以重創。而戰國時期,鐵器的運用,並被運用到了農具上,農具的先進,大大提高了農民耕種時的便利程度,讓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得以減少,如此投入到戰爭的人數大大提高,軍隊中不僅僅是貴族。所以,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一改春秋時期的文明,以殲滅敵國和敵人為主要目的。
而戰國時期通過大規模、長期的戰爭,得到的則是大量的土地。大量的土地,不僅意味着國土面積的擴張,更重要的是,因為戰爭已經殲滅了敵國的絕大部分人口,即便是敵國的遺民,反撲報仇的幾率也很低。所以,戰國時期的戰爭,才要對敵國斬盡殺絕。上文提到的白起坑殺三十萬人,目的也在此,防的是反撲。
春秋和戰國區分綜述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是文明的競技。各個國家間的戰爭十分的斯文,並不以殲滅敵國為主要目的,只要收繳其武器,就是對敵國最大的打壓,但是這也只是大國與大國間的爭鬥。大國對小國的侵略,還是以絕對的佔領人口和土地為主要目的的。
而戰國則是強者和蠻橫者的爭霸。各個國家間的戰爭十分的野蠻,目的只有一個,以殲滅敵人的方式,來獲得敵國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雙方的戰爭正都是生與死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