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有哪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合影?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慈禧扮“觀音”

説起這類既叫人意想不到,又生動縮影中國歷史的照片,首推就是慈禧太后的這張“奇照”。

1903年七月十六日,心血來潮的慈禧太后,命宗室青年勳齡擔任攝影師,在中海湖面上擺拍:貼身太監李蓮英站右邊扮韋陀,她在正中間扮成觀音菩薩,面前是鮮豔的荷花池,背後是彩繪的佈景,然後有了這張別緻的合影——整個照片利用自然散射光,拍出國畫的畫面感,堪稱中國攝影史上的經典。從此“扮觀音”的慈禧也有了個別稱:老佛爺。


締造如此經典,花費自然不菲:每張照片都要用昂貴進口玻璃板底片,至於衣着佈景屏風首飾?樣樣極度奢侈。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上百張慈禧照片,燒得都是錢。

可就是這個年代,大清朝年年災荒橫行,還因不平等條約拉了一屁股饑荒。每年財政虧空三千萬兩白銀以上。為了搞錢,四川的田賦附加税每年突破一百萬兩,廣東的“厘金”年年幾何級數翻倍。搜刮來的百姓血汗錢,還要拿去給慈禧搞COSPLAY? 這大清,還有什麼救!

二:災區裏的“娃娃臉”

這張照片由外國記者拍攝,時間是20世紀初,卻無法考證拍攝於何地。照片最讓後人驚呼的,不止是密密麻麻的災民面孔,更有觸目驚心的事實:為什麼人頭攢動的災民,一個成年人都沒有,全是孩子?

這事兒,就得問晚清災荒刺激下,一樁越發火熱的“買賣”:人口買賣!


比如在波及中國兩億人,造成一千萬人死亡的清代“丁戊奇荒”裏,那些救災撫民毫無作為的地方官們,反而把災區的婦女兒童當做財源,主動和人販子勾搭,以至於每個受災縣“就有十萬以上的婦女兒童被拐賣了”。這張照片的背景,正是一羣等待“買賣交易”的災區兒童。每一張飢餓折磨的小面孔背後,是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的血淚。

晚清的報紙還給這些孩子們明碼標價:普通的兒童,每個可以賣到一元錢。漂亮的女童卻是“奇貨”,往往能賣到三百五十元。“買賣”後等待這些孩子們的,又是什麼命運?不忍去想!

不知,正在開心COSPLAY的慈禧“老佛爺”,有沒有想一想這些孩子?

三:風華絕代的“十美”

鴉片戰爭後,近代上海高速繁榮。色情業也翻新。封建時代“逛青樓”“不合拍了。新玩法自清末起火熱流行:開花榜。

開花榜,即在上海灘妓院裏,以相貌才藝氣質等各項嚴格標準,給“名妓”們排出座次。這事兒經清末《遊戲報》等媒體炒作,每次都是大報小報連篇累牘,國家興亡的新聞都靠邊站,只有“名妓”的“花邊”天天刷屏,妓院的“客户”們踴躍投票,選出“十美”後,還要大張旗鼓合影。一如這張“十美”合影——只要在照片上露個臉,“賣身事業”少奮鬥十年。


到了民國時代,上海灘的“開花榜”,也有了升級套路:“花國總統選舉”。妓女業界就是“花國”,每次都在豪華場所辦活動,選出“花國”的“大總統”“副總統”“總理”等美人。經常引得名流雲集,還包括許多“民國粉絲”熟悉的“大人物”。“拉票”“刷票”“造假票”等醜劇層出不窮,但以圍觀羣眾的一致評價説,還是比民國選總統靠譜。

火熱“開花榜”的背後,更有民國上海灘色情業的膨脹:1915年時,上海公共租界每十個妙齡女子裏,就有一人從事“皮肉生意”。到了1947年,全上海的“明娼”人數多達十萬,“暗娼”更有數十萬,上海甚至被稱為“人肉市場”——病態的時代,衍生荒唐“開花榜”。

四:棚户區裏的老百姓

説起民國時代的上海灘,你會想到什麼?眾星捧月的“開花榜”?或是各種旗袍風情的“民國姨太太”?又或是上海灘的“英雄傳説”與“民國風情”?身為國人,更不該忘的,卻是外國人鏡頭下,那民國“繁華”上海灘的另一景:殘破的棚户區。

這張照片裏,我們看不到上海灘“大世界”的燈紅酒綠,卻只看到破席搭起的棚屋,污穢遍地的環境,衣衫襤褸的老人婦女孩子,看到的另一個極度貧困的民國上海灘。對比照片上的“合影”,許多影視劇裏對上海灘平民生活的展現,實在是“太客氣”。


而在真實的民國曆史上,這類上海平民區,人均居住面積竟不到一點五平米。比如兩萬多平米的上海普陀區藥水弄,竟住着一萬多工人。閘北平民區飲用水“之污穢渾濁……亦為全世界之冠”。許多毗鄰護城河的平民區“每交夏令,穢氣燻蒸”。排污管道和公共廁所?那更是想都不要想。就算上海條件較好的160處工人住宅區,都是臭水溝遍地,連人行道和地下溝管都沒有,經常是“下一天雨,穿十天套鞋”。

這樣的環境,也加劇了傳染病的流行,特別是霍亂疾病,在民國三十八年曆史上,更是每隔五六年就爆發一次,受害者多集中在平民區。

直到新中國成立伊始,從牙縫裏省出錢來,對上海各地平民住宅區集中改造,填平了臭水溝且加修了公共廁所和自來水,全市集中噴殺蚊蠅,照片裏這樣的苦日子才算結束,很多上海工人甚至驚喜“現在我們家裏蒼蠅蚊子沒有了”。而在此之前,真實的“民國城市風情”,就是繁華外表下,多少城市平民,在如此環境裏苦哈哈的熬。

五:等待飛行訓練的華僑青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國人,早早開始了救亡運動。

在美國,當地的華僑們,拿出了壓箱底的血汗錢,湊錢成立了“美洲華僑航空學校”與“中華航空學校”,為接下來的抗戰培養飛行人才。大家都明白,加入了這裏,就意味着要上戰場,要九死一生。可是在美洲大陸,大批華人青年爭相報名,甚至還有未成年的孩童。

就像日本媒體上,這張美國華僑青年們飛行訓練前的合影,外加日本人起的標題:《在外支那人抗日狀況》。


比起那些赫赫有名的,成日沉浸於“開花榜”的近代“名流精英”們,這些如照片裏的,我們無法知曉姓名的年輕人,卻是更可愛,更值得銘記的中國人。

抗戰爆發後,這些華僑青年們兑現承諾,義無反顧踏上了戰場。僅僅從美國回來的華僑飛行員,就有120人。從1937年至1941年,中國空軍血戰絕對優勢的日本空軍,一度到了只剩65架戰機的地步。是包括多少歸國華僑在內的,那麼多挺身向前的飛行員,以悲壯的犧牲,助中國扛過了抗戰最艱苦的年代。

這也意味着,那張被日本人命名為《在外支那人抗日狀況》照片裏的,那麼多年輕而熱血的面孔,在接下來勇赴國難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回來!

參考資料:《你沒見過的歷史照片》《老照片精選集》《塵封的老照片:七十年前外國人鏡頭中的中國》、 付佳琪《清末民初上海灘“開花榜”探析》、林京《慈禧攝影史話》 、趙矢元《丁戊奇荒述略》 、王瑞芳《新中國成立之初城市職工住宅環境與工人新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