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高校師生繪製“校園香地圖”銘刻校園記憶

“普魯斯特效應”中提到,氣味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解鎖已經遺忘卻飽含情感的回憶。在母校68週年校慶之際,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藝術與化學”學思創團隊以校園內常見的植物和花卉為主調,精心研製了十二種香氛,每種香氛對應一個月份和校園一個地點,匯聚成一份獨一無二的“校園香地圖”。

滬高校師生繪製“校園香地圖”銘刻校園記憶

“十二雅馨”香氛的問世,是團隊師生獻給母校的一份禮物,也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相融合、化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文創產品,還是華理學生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創新創業的一次實戰。

滬高校師生繪製“校園香地圖”銘刻校園記憶

這款產品由12支獨立香氛組成,每支香氛雖然只有數毫升,卻都有獨立的名稱——逆風、傲雪、玉立、初戀、守護、笑春、遇見、不染、倔強、及第、探秋、獨放,對應的,則是校園裏常見的雪松、臘梅、玉蘭、櫻花、香樟、薔薇、梔子花、荷花、青草、桂花、柑橘、茶花。每支香氛以獨立卡片包裝,卡片上除了香氛名稱外,還印有手繪的植物花卉圖案,以及一句具有校園風格的優美文案。

“我們致力於做出一款藝術和化學相結合的文創產品。”團隊成員、研二學生唐智聰説,相對於工藝技術,團隊在創意、文案方面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能力,“以櫻花為例,名稱是‘初戀’,配方呈現則表現為‘落櫻繽紛’,文案是‘淺笑盈眸,和平樓前,春天美得不像樣子’。而‘逆風’這款香氛對應的是校園裏一月份的雪松和龍柏,位於第五、第六教學樓等附近,象徵華理人迎難而上的不屈精神”。

“十二雅馨”香氛的創意,來源於王利民教授開設的藝術與化學公共選修課和唐智聰等同學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基於團隊長期積累的精細化工日用化學品的科研基礎。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王利民教授,從2018年開始,已連續6個學期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藝術與化學公共選修課,帶領同學們鑑賞化學中的藝術美,探究藝術中的化學美。在他的課堂上,二胡、書法、青花瓷、連環畫、十二花神都與化學有了關聯。在一系列課程中,特別是“十二花神——香文化與化學”等主題將同學們帶入了一個化學與藝術交融的世界。在王利民的指導下,同學們動手動腦,所學的專業知識也變得不再冰冷,變成了有温度的“藝術品”。此外,藝術與化學課程還拓展成為中學的融合課程,目前在上海中學國際部進行授課,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的產品研製,同樣經受了許多的挑戰。制香小組研究生梁顏等和本科生倪好等同學們前期經過了約一年的學習,除了從書本學習香料基本知識和實驗室試驗,還進入國際大型的香氛公司學習聞香、識香和調香。

天然香氣成分複雜,氣味濃厚,要調製出一款符合天然香的產品,需要技術、藝術方面的積累並要經過多次的實驗方可達到要求。梁顏説,制香小組在調製香樟樹香時,由於沒有標準的香源,只好篩選了雪松、檀香木、琥珀、麝香、樹莓、梨香、檸檬、依蘭、佛手柑、茉莉、檸檬烯、木材香、桂皮香、桉葉油素、鈴蘭香等大量的香原料進行調配,經過長期的摸索篩選,在課題組進行評價後,再經過志願者品香,才得到較為理想的香樟香。

記者瞭解到,“十二雅馨”的誕生同時得到華東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黨委宣傳部和校友與發展聯絡處的指導和幫助。

“一門優秀的專業課聚攏一批優秀的學生,走出一支優秀的雙創團隊,他們用專業知識創新創造,結合自己所學所感所思所悟,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創意,最終打造成一個既有專業特性又有華理情懷的產品,令人欣慰。”華東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主任司忠業表示,希望眾多“華理人”循着花香草芳,回顧華理四季,穿越林蔭趣徑,體味校園時光,同時,記住這一支帶給大家清香和回憶的師生創新創業團隊。

“在我們藝術與化學團隊學習的同學,他們不僅擁有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具有從科學技術到文創體系的軟實力,能夠做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意相結合,成為創新創業的一代新人,一代有家國情懷的後浪。”王利民的希望正在逐步實現:目前,團隊不僅研製出自主品牌“十二雅馨”系列香氛產品,在香氛技術的研究實踐中,形成了“十二月香”和“二十四節氣香”系列香氛發明專利技術。團隊還在謀求與“東方美谷”“美妝小鎮”以及華理科技園等更多產學研用的合作以及自主創業。

文/張婷 許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1 字。

轉載請註明: 滬高校師生繪製“校園香地圖”銘刻校園記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