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説得更深入點,這個問題就是在討論“雞娃”VS“散養”到底有何結果。我想從根源上分析這個問題!

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比一直玩的孩子以後生活壓力小一些。

因為能上好多培訓班的孩子,爸爸往往比較有錢。

我也在一線城市,我孩子也正在讀幼兒園。那些面向幼兒園寶寶的培訓班,我考察過一些,説白了其實就是帶孩子各種玩,但是是專業的老師,用專業的教具,有計劃有章法地玩,然後在玩的過程中學那麼一點點東西。你覺得孩子上那麼多班肯定累,但我觀察過,孩子們在裏面都樂得不行。

可惜我不是那種有錢的爸爸,我的經濟能力支撐不起讓我孩子那麼玩。大多數時候,他只能在家和我玩,我給他看繪本講故事什麼的。其實我也想讓他去騎個馬打個冰球什麼的,但沒辦法,實力不允許。

家裏的收入就是這麼多,卻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就算咬着牙給孩子報課外班,也是報了這個就報不起那個,這種時候怎麼辦?

跟自己説,不讀輔導班的孩子以後也不比天天讀輔導班的孩子差?

當然這個命題不一定錯,但我們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其實我們只是在給自己找心理安慰。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如果我有年薪百萬,或者好幾套房子收租,我肯定也給孩子報各種班讓他玩,看看他到底哪方面有天賦,然後再好好培養。就算他啥天賦都沒,玩個高興也行。

但既然我能力有限,那我也不算人家,認為別人那樣培養以後不一定比得上咱家這種散養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在我所能提供的條件上,給他我能給的教育。

至於我家孩子和那些上好多課外班的孩子以後誰更厲害,這個説不準。

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命。他的智商,長相,天賦,包括一部分性格,以及他爸有多少錢多少地位,這是他生來自帶的;他有多努力,以後會得到什麼樣的機會,遇見哪些人,我們也都説不準。

六歲以前上什麼輔導班,對兩個不同的孩子來説,並不會對他們未來人生的差異起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但對同一個孩子來説,多上一門課,可能就是多給他打開一扇門。

所以,如果我有錢,我會選擇給他報個班,讓他去多見識一個東西。

當然,我也不認同有些答案對課外班的過分拔高。我看有個答案説,就算你特別聰明,就算你是全校第一,以後簡歷上也沒法寫你聰明,但是別人的簡歷可以寫他會鋼琴美術書法……

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小時候學的那些鋼琴、美術、書法,頂多能算一個業餘愛好,遠遠到不了可以寫到簡歷上的程度。就算你要寫,在用人單位眼中,也比不過你學校的名氣,你的績點,你的工作經歷。

所以,我其實是想開了,對我這種經濟條件有限的家長來説,我首先要培養的,還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領,包括一個健康的身體,認真的做事態度。至於其他的愛好特長,都是有了錦之後再添的花。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1)現在的中國社會,處於一個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報巨大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竭盡全力地“雞娃”,其實是父母依據生存本能,基於當前的社會經濟狀況做出的理性選擇。我們不説“對”或“錯”,只能説經濟學原理能很好地解釋“雞娃”的現象。

2)科學理性的“雞娃”,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能讓孩子水平提高的時候,進一步提升親子關係,不至於搞到家長和孩子都疲憊不堪。

3)身處二三線城市的家長,也不必因為看到大城市“雞娃”的激烈程度就焦慮不安,其實現在線上有很多優秀的課程,已經極大改善了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同時孩子又生活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地區,沒準對孩子來説是一個更好的平衡。

4)如果你真的非常焦慮,建議你去天文館聽聽關於宇宙的講解。當你瞭解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多麼渺小的存在,會有一種四大皆空的頓悟,對撫慰你那焦慮的心而言,比讀佛經管用。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訓班的孩子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