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成功保上研,我一定要吃吃喝喝,把這幾年的娛樂時間在大四補回來~”
“在保研期間我就已經羅列好了保研成功後要考的證書,就等保研成功後的大四了”
“想想大四的生活可太美好了”
你躺在宿舍的牀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考研的舍友已經都出去自習了,宿舍裏靜悄悄的,自己翻身時牀的咯吱聲彷彿也是“巨響”,手機也刷到無聊,索性放下手機開始發呆。
這是你成功保研的第三天。
“沒什麼動力了”“似乎早起也成了問題”“每天恍惚時間便流逝了,我也不知道用在了哪裏,好像用在哪裏都可以。”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呢”你對自己喃喃道,“保研成功後,我為何感覺成為一條沒有目標的鹹魚?”
短期目標達成後,卻沒有更加長遠目標的確定
保研是一場持久戰,很多保研er可能長期壓力下,對身體的消耗在大四才顯露出來。因為之前精神每天都在緊繃狀態下,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變化,保研後的突然輕鬆,讓身體的不適一下子湧上來,每天睡多久似乎都覺得不夠,或者是再重拾健身或者跑步時,才發現自己體力下降了這麼多。身體上的一些不適這也間接導致了做事的不集中,甚至沒有興致。
保研是一段人生經歷的小目標。在保研過程中,或許有過其他想法,例如想學吉他、想要又一次暢快無憂無慮地旅行。
但都因為保研的事情將心中的慾望壓下來了。我們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保研永遠是首位,大四因為之前不努力而與保研名額失之交臂的畫面永遠無法想象,也成為了驅動我們努力的“恐懼”的來源。於是就這樣將這些想法擱置了,就像將給自己心愛的水晶球放置在角落裏,兩三年過去了,落灰,拿出來想要擦淨卻無法找到最原始的光澤。
有時做某些事的時機很重要,或許錯過,就沒有那份激情了。
而保研早已成為我們握在手中的唯一的水晶球,我們每天注視着它、觀察着它。而現在,它不見了,空缺的盒子裏只留下一些印記,而其他的水晶球卻不能很好地填補這個空缺。我們短期目標達成後,卻沒有確定更加長遠的目標。
缺少規劃,又一次面臨選擇的逃避心態
本科時會思考本科畢業後去做什麼,是去就業或是繼續深造。或許我們仍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被推上了保研的浪潮,不知道浪的背後是什麼,只知道在這場競賽中我們一定要勝出。三年前站在保研的十字路口,選擇保研是相對容易的決定,或許未來的選擇會越來越艱難。
選擇讀研會比選擇讀博士來得更加簡單些,這也就是為什麼保研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我們目標。而碩士畢業後我們又會來到相同的十字路口做選擇,重新考慮自己的興趣與職業選擇。這仍舊是繞不過的一道彎。人生,無非就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做出選擇並勇敢承擔後果。
人生本就是自我的競爭,自己設定的目標才會賦予自己的人生意義,或許某天做出選擇後,突然生活就會有了意義與動力。
就讓我暫時當一條鹹魚吧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也是歌聲。或許暫時當一條鹹魚也不錯,放空腦袋去只享受自己的興趣,不用為了考試而去用題海埋沒自己,只用嘗試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許可以去旅遊、去參加聚會,去認識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在各種場合挖掘自己的潛力,嘗試第一次當眾唱歌、嘗試第一次英文演講……
努力了三年的我們內心也許會有一道坎,那就是:不努力就是墮落,或是,不努力身邊的人就會超越你。可是不知道目標就盲目努力,也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方向比努力重要,這個時間正是你抬頭看看身邊的人羣在做什麼:他是否是剛剛創業的小哥,正焦頭爛額籌備自己的公司;亦或是已經生兩個孩子的母親突然決定考研,或是意識到自己真正熱愛專業的英語專業畢業生毅然從頭開始學習繪畫。
我們或許們再沒有機會去有大把時間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志向所在。
人生可愛,多去感受。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