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根據學制的長短來區分學歷,舉個例子,專科教育的學制一般是兩年到三年,而本科則需要花四年時間來完成基本修業,還有一部分要求具備很高專業性的專業,例如臨牀醫學之類的,至少需要學習五年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這時候問題來了,對於軍官來説,他們到要對大量士兵的性命負責,其學制要多少年呢?要是處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對於經受系統教育的軍官的要求只多不少,當然也更加嚴格,畢竟這個時候迫切需要學員畢業以後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而在歷史上有這樣一所學校,它的學制遠遠短於專科,但其教學質量絕對不容小覷。這所軍校培養出了不少名將,那麼它又是怎麼培養這些人的呢?
隊伍的建立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主要源於隊伍中的指揮官,俗話説,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倘若隊伍中的指揮官都不具備堅定的作戰信念,真誠為國奉獻的精神,那隊伍必定不會團結一致。因此,黃埔軍校的建立,就是希望尋求並培養出共同認定“三民主義”的革命軍人,大家必須在政治訴求上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併為之更加努力、奮進。否則就會如同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為各自的利益而戰,最終面臨慘敗的收尾。
黃埔軍校之所以如此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們始終奉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原則。在中國進行抗日戰爭的時候,黃埔軍校的學生也參與了進去,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我們都不難看到他們的身影,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們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兩次東征和北伐之中,大約有3000名黃埔師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黃埔軍校總共五期的畢業生裏面,第1期犧牲300人、第2期犧牲200人、第3期犧牲500人、第4期犧牲700人、第5期犧牲300人,犧牲人數是五期畢業生總數的27%。是時代造就了黃埔軍校,讓黃埔學生能在戰爭之中閃閃發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埔軍校是由孫中山先手一手創辦的,這所革命學校創立於戰火紛飛、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它自誕生之初就顯示着不凡之處,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黃埔軍校深刻影響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甚至往大了説它改變了整個中國,雖然黃埔軍校的學制只有半年時間,但是從其中孕育出來的革命軍人、政治精英等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作為一所軍校,它不僅僅是一所學校,更藴含着一種偉大的革命精神,那就是“黃埔精神”,時至今日,這種精神依舊在被傳承,並且被髮揚光大,在全世界歷史上,也沒有哪一所學校到達過這樣的高度,取得過這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