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常説知識改變命運,確實如此,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是學習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多少條件一般的家庭,都希望孩子更加好好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家庭的命運。
“高考”這個話題,這麼多年話題熱度依舊不減,自然是有它原因的。都説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是高考對於每個孩子來説,都是一樣的考驗,也是公平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道龍門。高考是孩子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帶來的影響也必定是長久而深遠的。
家長們重視高考,是希望孩子們能跨過高考這道公平的門檻,順利改變自己的命運。
劉學紅——我國第一位高考女狀元。1977年,廢除了十年的高考制度終於恢復,給了無數學子新的希望,那一年消息一出,全國上下無不為之震動。而第一屆高考狀元更是深深地留在了全國人民的心中。時隔四十多年,現在的她又如何了呢?
高考廢止的十年,對於所有讀書的孩子來説都是艱難而漫長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十年間,讓多少本來前途光明的孩子,心情一下子掉到谷底。
劉學紅1975年中學畢業,從小到大,她一直是班裏的佼佼者,努力用功,次次考試名列前茅。可畢業後她與許多同學們都被派到鄉下勞改,她被分配到的是北京密雲縣高嶺公社四大隊。
從來沒幹過農活的劉學哄,憑藉着自己的聰明伶俐,農活學的很快。也很快適應了農村兩點一線的生活,她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自暴自棄,每天依舊用認真的態度對待農活。
可是農活都是力氣活,劉學紅本來就較小,在幹農活的時候沒有優勢,那些滿腹的學識也都派不上作用,她心裏一直渴望着能重新回到學校,她從來沒有放棄過想要考大學的想法。
可是鑑於當年的情況,只有工農兵才能被推薦去大學,而對下鄉的知青,想去大學難上加難。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插隊達兩年以上,還需要得到生產隊隊長和領導的推薦。
那時的劉學紅就住在大學校園裏,看着那些可以坐在教室裏工農兵學員,她更對於校園生活心馳神往。
恢復高考的那一年,像是一道光灑入了劉學紅的生活,她打心眼裏清楚,自己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劉學紅曾在採訪中表示,當年與她一同報名高考的知青有11位,他們一行人走了一天一夜才到報名點,路途遙遠卻一點都不覺得雷,只有滿心歡喜和希望。
可是離開書本兩年之久,許多知識都已經慢慢淡忘,複習之初,劉紅學感覺根本無從下手,內心更是焦急又煩躁,再加上又有許多農活要做,兩件事累積到一起,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
眼看離高考只剩下兩個月了,用來複習的時間少之又少。對於同批的知青而言,時間萬分緊迫,一邊是工作社的農活,另一半的繁重的複習資料,鄉下的條件又有限,大家也是頂着巨大的壓力,在分秒必爭的複習,一刻也不敢鬆懈。
她説那樣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又累又苦,但還是咬緊牙關,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前方。
劉學紅用盡一切辦法,把能找到的教材通通刻進了腦子裏,對於母親託人找來了幾份往年的卷子,可是人家不肯單獨交給她,只讓她跟着別人家孩子一起學,即便是這樣,她也如數家珍,幾乎都是倒背如流。
那時城村之間來往路上要花費掉半日的時間,劉學紅為了複習,還是兩地奔波,白天做農活,晚上趕回城裏,半夜還要複習。就這樣日復一日,她從未鬆懈。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高考她超常發揮,滿分一百分的語文卷她拿下了99分,堪稱前所未有。
她的作文命題為《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情感真實,文筆流暢優美,講述了自己下鄉來的真實經歷和所見所感。還被人民日報刊登,文章一發表,感動了無數人。
劉學紅如願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在大學裏她依舊埋頭苦讀,畢業後直接被分配到中國青年報,至今依然還在那裏工作。她的人生經歷,堪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最好體現了。在採訪中,她自己也説,要不是高考,她以後可能做着最簡單的工作,絕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她也感謝自己的支持,在那麼難的情況下也沒有放棄。
人們常説77、78、79屆的大學生是新三屆,在求學的過程中,他們經歷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苦。但是在那麼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沒有選擇放棄,因為他們深刻的清楚,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他們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