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送別詞
大家也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順。而離別又是人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離別,無法決定,無法選擇。有生有死,就會有離別。這樣一件具有濃重悲傷色彩的事情,對於仕途不順,人生坎坷的蘇軾來説,更是增添了一種憂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難免會生出許多的感慨。那麼蘇軾送別詞又是什麼樣的呢?
蘇軾像
歷史上,蘇軾送別詞,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
1、《臨江仙送錢穆父》
2、《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別詩。
其實,仔細品讀蘇軾送別詞,不難發現一些共同點以及蘇軾的寫作技藝。比如,在蘇軾的送別詞中,出現過很多意象。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在《滿庭芳》和《菩薩蠻》中,蘇軾就用到了柳樹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為當時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另外,在蘇軾的送別詩中,也經常出現鳥獸,作為一種獨特的意象,構造意境。馬、鴻雁、鶴都曾被作為過意象,表達作者的感情。比較常見的是氣象,雨、雪、甚至是風都作為意象。例如,在《菩薩蠻》、《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現與,雪,和風這氣象類的作為意象。
蘇軾的送別詞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軾的故事
蘇軾,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反襯出他的為人,可以展現出他的高風亮節,可以表現出他的機智靈敏,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品質,蘇軾取得了成功。藉此良機,接下來便摘取蘇軾眾多故事其中一個故事細細講解。
蘇軾畫像
這個故事的名字可定位《東坡拜師》。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蘇軾尚未成名前,與父親、弟弟一同赴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人歐陽修,蘇軾答題完畢後交卷,當時的考試同現在的高考幾乎是異曲同工,試卷上雖然寫上了考生的名字,但卻被遮蓋起來,主管官是看不到應試者名字,這樣以便主考官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以便為朝廷選拔出最為優秀、最為合適的人才,以免賄賂、徇私的現象發生。當時的歐陽修在審閲蘇軾的試卷時,十分驚歎此篇文章的文采,但細看又像是出自自己學生曾鞏的手筆,歐陽修為了避嫌,便有違內心本意,將蘇軾的這篇文章評為此次考試的第二名,而將第一名評給了稍微遜色的文章。直到放榜後,歐陽修才知道那篇文章並不是自己弟子的作品,而是考生蘇軾的,歐陽修懊惱之餘又覺得十分對不起蘇軾,便登門向蘇軾道歉,蘇軾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反而藉此機會拜如歐陽修門下,而後便成為了歐陽修一生中最為得意的弟子。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展現出蘇軾那偉大的胸襟和出眾的文采。
花影 蘇軾
關於《花影》一作,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嚴重的爭議,因為在蘇軾文集中翻來覆去,卻始終未能找出此作,人們也曾經一度懷疑此詩詞並非是出自大文學家蘇東坡的筆下,但歷經幾代學者的不懈研究,終於為其正名,確定《花影》確為蘇軾之作。
花影 蘇軾
這首詩的第一句,瑤台借指的就是亭台樓閣,雖然在第一句中並沒有關於花的任何字句,但確實在的的確確的描寫花兒,指花兒很多,被花團錦簇的迎上了亭台樓閣。
第二句,繼續借物反襯花影,這麼多密密麻麻的花兒堆在了一起,喚來童子將亭台上的花兒給清掃一下,可花兒能掃走,但花影怎麼掃的走呢?
第三句,太陽逐漸往西移動,慢慢的往山下走,花影也好不容易消失不見了,這下可就清明多了。
第四句,這是這首詩裏面的點睛之筆,太陽落下後,月亮卻升起來了。好不容易消失的花影一下子又全部回來了。
作者的仕途生涯進行的並不順利,這也間接導致了他的詩詞中均隱含了這種情緒,這首詩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者將自己的煩惱暗喻成了花影,剛講它掃走,結果一會兒又回來了,真可謂剪不斷理還亂。
蘇軾墓誌銘
蘇軾的墓誌銘是蘇轍所寫,原名為《東坡先生墓誌銘》。後來,這篇文章被收錄在《東坡樂府箋》一書中。蘇軾去世之前,曾給弟弟蘇轍寫信,讓弟弟為他寫墓誌銘。1101年,蘇軾去世,按照哥哥的囑託,蘇轍完成了《東坡先生墓誌銘》,文中寫到了蘇軾的人生經歷。後來,這篇《東坡先生墓誌銘》也成為研究蘇東坡的重要材料。
蘇軾墓誌銘
蘇轍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出蘇軾的人生經歷,並講述了蘇軾為官期間的品行作為,詞藻樸實,內容充足,看後不禁潸然淚下。墓誌銘開頭提到蘇軾最後的人生軌跡,蘇軾被貶謫到海南島。四年後,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皇帝將蘇軾召回。第二年,蘇軾北上來到了浙江一帶,秋季時,蘇軾身患重病在毗陵去世。吳地的百姓知道蘇軾去世後,都相聚在集市上抱頭痛哭,當地讀書人知道這一消息後,絡繹不絕的來到家中祭奠蘇軾。霎時間,蘇軾的死訊很快地在全國各地傳開了,大家紛紛流淚嘆息一代文豪的辭世。隨後,蘇轍以倒敍的方式講述了父親蘇洵常年在外為遊歷,教育蘇軾和蘇轍的責任就落在了母親身上。蘇軾從小對文學就有很深的見地,他脱口而出的語言,讓母親感嘆蘇軾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隨後,蘇轍又講述了蘇軾為官期間的政績,蘇軾和百姓們一起抵抗洪災,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蘇軾三過家門而不入。蘇軾生活雖然清苦困頓,但是他的精神很富裕,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蘇軾紅梅
《紅梅》是蘇軾寫的一首詩歌,他借紅梅的意象展現了詩人自己高潔的品質。《紅梅》全詩的內容是:“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蘇軾賞紅梅
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入獄。蘇軾在獄中飽受摧殘,出獄後,蘇軾被貶謫到了黃州。根據《紅梅》表達的思想來看,這首《紅梅》是蘇軾作於黃州時,他藉以高歌紅梅嚴寒盛開的景象來象徵自己不屈不撓的氣節。詩歌首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寫出“紅梅”在嚴寒中遲遲綻放,隨後以“自恐”兩字既點出了紅梅遲遲未盛開的原因,又暗指了詞人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
頷聯中,用“小紅”兩字,點出了紅梅的顏色,在粉妝玉砌的大地之中,只有紅梅一枝獨秀,成為了萬物中最耀眼的顏色。在頸聯之中,詩人誇讚紅梅不隨波逐流,敢於在寒冬之中綻放。
尾聯中,更昇華了紅梅的品格,表示詩人對紅梅的讚賞和喜愛之情。這首《紅梅》託物言志的經典詩歌作品。蘇軾以紅梅高潔孤傲的品格來象徵自己不與朝廷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精神。“紅梅”這一意象,深受文人的推崇,他們借紅梅來自喻本人高潔的品格,同時也借“紅梅”這一意象證明自己百折不撓的精神。蘇軾通過《紅梅》一詩也暗示了自己樂觀向上的精神。
蘇軾評價韓愈
韓愈,生長在唐代沒落的唐朝文學家,蘇軾,長於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北宋,兩個人的朝代足足跨越了三百年,但兩個人卻又如此相似。兩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蘇軾畫像
韓愈,自幼研究古訓,關心朝政,但卻鬱郁不得志,皇科開選,韓愈考了四次才勉強考上,他一面專心研究,一心繼續科考,想謀取一官半職,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後來入朝為官,性格過於傲然,先後與宦官、權貴相對抗,仕途並不順利。
韓愈的政治環境與蘇軾非常相似,蘇軾也是滿腹才華,一心想報效朝廷,蘇軾的仕途經歷了三起三落,經過反覆的黨羽、官宦鬥爭,蘇東坡對韓愈的不幸感同身受,雖然兩個人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惺惺惜相惜。
一向清高的蘇軾甚至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對韓愈做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韓愈在政治上忠君愛國,志向宏遠,在文章上,更是針砭時弊,發人深省,“文起八代之衰”就是他對韓愈文學上做出的最高評價,意思是指,韓愈的文章已經超越了以前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中任何一個時代的,也就是因為韓愈在唐代中氣,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為散文開創了另一片天地,更是為古典散文注入了活力,不再是單純形式主義,紙上談兵。
韓愈的成就深得後世人的尊敬,大家將他封為唐宋八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