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平仄在詩詞中起的作用就是規範發音,讓詩句保證抑揚頓挫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今古語言變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平仄其實不管拗口問題。

但這只是“知其然”,並不是“知其所以然”。

下面再詳細談談這兩個問題。

平仄是如何規範詩詞發音的?為什麼説拗口問題與平仄關係不大?

平仄如何產生

平仄的產生是漢字音韻學的重大變革。

中國音韻學和古詩的發展比起來,是不長的。

一直到魏晉南北朝,詩歌的吟唱還屬於嗓子癢了,要唱歌,然後在語氣之間自然停頓,產生節奏和押韻的作品。

早期的詩歌都是樸素的,淳樸的。詩歌沒有脱離音樂獨立,也沒有單獨的漢字音韻研究,只是自然地淘汰掉髮音不順的作品。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直到曹魏時期,曹植晚年潛心佛學,在翻譯印度佛經過程中,發現了漢字發音的一些規律,創造了“梵唄”,於是對漢字的聲調發音研究發端。南北朝時期,隨着佛學的廣為傳播,聲韻學飛速發展,出現了很多韻書和研究者。周頤《四聲切韻》,沈約《四聲譜》、王斌《四聲論》等等,這些研究者們各有側重,但是將漢字讀音劃分為四聲是共同的認知。

這個時期漢字的四聲為“平,上,去,入”。

唐朝宮廷詩人們開始整理並研究開創格律詩體。宰相許敬宗發現四聲標註相對於格律詩來説還是複雜,於是在武則天欽定下主持編制了一部聲韻書。這本書針對格律詩把四聲中的“平”和“上、去、入”聲分為平、仄兩部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平仄來源。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平聲中,平直不變的稱為“陰平”,緩慢上揚的稱為“陽平”。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相對於今天的普通話發音來説的話,大致上一二聲發音的字是陰平、陽平,三聲發音的字是上聲,四聲發音的字是去聲。而入聲字在今天的普通話中派入了三聲(平、上、去),入一二聲的為平,入三四聲的為仄,成為古今漢字最大的平仄差異。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平仄為何產生,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平仄的作用是對詩詞中字的發音規律做出簡化,讓新手更快地掌握寫詩的規則,避免產生詩病——詩病從底層來説,都是音病,因為詩歌到了格律詩時代,已經基本上脱離了音樂,成為獨立的吟誦體。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平仄格律雖然是一個統稱,但格律是唐朝詩人在南北朝四聲音調基礎上發現提成的文字發音規律,因為關係過於複雜,才使用“平仄”來進行簡化。

對當時學寫詩的文人來説,這是一種簡化的工具。

比如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我們用四聲標註,得到發音起伏的關係是:

上去平平入,平平入入平。

去平平去入,入上去平平。

是不是很複雜?難於找出內在音韻規律和關係?

咱們把“上、入、去”劃入仄音,再看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瞬間清晰明朗,可以看出第一句的平仄和第二句是完全相反的,這正是平仄格律中重要的“相對”原則。

平仄起的作用就是簡化四聲發展出來的近體詩格律,而不是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是平仄形成格律,並限制詩歌表達。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為什麼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拗口呢?

這種現象確實有,而且在爛詩中極為常見——甚至成為格律並不出好詩的反證。

平仄格律是詩詞通順的平仄關係的不完全歸納,基礎格式只有四種——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

這種歸納的不完全,是代表在這幾種基礎格式之外,仍然會有清朗爽口的平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存在大量不遵守平仄,卻依然好聽的古體詩的原因。

這種不完全是向上兼容的,雖然不遵守格律關係的詩詞有好聽的,但是遵守格律關係的詩詞必然是抑揚頓挫,好聽好唸的。

反過來説,平仄關係只不過是保證詩詞吟誦性的最低標準。

但是往往被反格律派認為是比較高的標準,限制了他們的自由。

因為不懂而恐懼,因為恐懼而謾罵,甚至仇恨——不能説是無知,只是格局太小了。

也就是説按照平仄填寫的詩絕對是不會因為音調而拗口的——但是有當時代的語言發音限制(入聲字派入三聲的問題)。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一句詩讀起來是否拗口,其主要決定因素並非平仄。

平仄是音調,是抑揚頓挫的基礎,與發音形狀沒有關係。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

“媛媛苑苑媛媛苑”,這是典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平起仄收律句,可以説從平仄格律上挑不出毛病,但是你念得順口嗎?

拗口的決定因素在字的開口閉口,即聲母韻母的搭配。而平仄只是音調高低的配合,符合平仄格律,只能保證你這句話抑揚頓挫,不一定能保證順口。

當然,這個例子是極端例子,但是説明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在創作詩歌的時候,會出現同韻母連讀,比如“陽光亮”,雖然是“平平仄”,但是三字開口一樣,讀起來就會打嘴。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不要被誤導恐懼,平仄格律只是近體詩的基礎

這種打嘴的詩歌在如今的創作中是大量存在的,那些只能在文字上看着美輪美奐,一旦念起來就狗屁不通,我們稱之為“啞巴詩歌”,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這種原因,只有一小部分是因為太不注意平仄引起的(多連平,多連仄)。

其實要解決這個拗口的問題也很簡單,寫完詩之後,別陶醉在文字假象之中,拿起來朗誦三遍,通暢不打結的就是好詩。而且如果能起伏有致,那麼平仄也就沒有大問題。

詩歌是吟誦體,要吟得有韻,誦得有味。

我們謹記這一點,才能回到詩歌的本源。

平仄格律只是輔助初學者快速進入格律詩的一種音調工具,並不能決定詩是否拗口,內容寫得怎麼樣,意境能不能拔高等其他問題。

換句話説,你的詩寫得拗口與否,內容充實與否,意境高低與否,和平仄格律的關係並不大。

我們要學平仄,但是目的是超越它,最終忽視它,創造出有詩心,能誦讀的好作品。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7 字。

轉載請註明: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