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東師大終身教授葉瀾: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的不只是“專業”,而是其全部的人格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當下教師的使命是什麼?長久以來,一些人認為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這種觀點是否有偏差?我們為什麼要為教師減輕工作量?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葉瀾的回答。

葉瀾,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

01

教師的使命不斷變化,不變的是教師始終須對人一生負責任

今天教師的使命就是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他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對這個社會盡一個公民的責任。

每一代的教師都會面對一個時代對教師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師使命也有一些不變的內容,那就是教師的事業始終是對人的一生負責任的一個事業。

你給學生的東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是促進了他的發展還是阻礙了他的發展,教師要經常自問。儘管學生不完全被教師所左右,但教師的教育會成為一種力量,可引導人前進和向上。

一個教師有可能對兒童、青少年,對某一個人的發展變化留下深刻影響,讓他在每一個前進的重要的時刻會想到這位老師。這樣的教師,就是在真實的意義上成了一位教師,而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技能的教學者。

02

教育的魅力,應從創造中去尋找

長久以來人們對教師認識上的一個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師看作創造者,僅僅把他當作知識傳遞者。比如,教師上語文課,他的任務被認為就是教識字、讀書、寫字……

今天我們特別強調認清教師的工作性質,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者,他跟孩子一起創造他和他們的每一天的學校生活,也為學生的未來生活作創造。教育是豐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師的創造還表現在“轉化”上,他把人類的精神財富轉化成學生個人成長的精神財富,這個轉化也是教育的獨特挑戰與魅力。

教師的創造性還表現在促使學生精神世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這樣培養出來的新生代,就會與他的上一代不一樣。這種代際傳承與發展,本質上是把人類的知識與技能、精神,轉化成個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內存。

這些東西內化在每一個不同的個體之中,而後,又會在社會實踐中轉化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創造力。

我覺得教育事業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與創造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教師,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蠟燭一樣,成天勤勤懇懇地埋頭苦幹,以犧牲自己作為職業高尚的表達,而不是用一種創造的智慧去激發學生心中的精神潛力,那麼工作對於他來説只有付出沒有魅力,也難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學生。

教師的魅力在哪裏?就在於創造。它是一種直麪人的生命發展的創造。這裏面有“轉化”的創造,教學工作自身還需要創造,從長遠意義上,教學讓每一個生命具有創造的力量,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創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03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遠遠不夠!

現在許多人喜歡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我覺得不夠。我不單提“教師專業發展”,我提“教師發展”。

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我們不懷疑。問題是,只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是能造就一個合格的乃至優秀的教師?教師自己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也可能被忽視了。

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專業”。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現你是誰,學生也在判斷你是誰。學生對你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歡,都不是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而是因為你的全部人格。

當然,沒有專業是不行的,沒有專業你連講台都站不住。但是僅僅有專業,肯定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教師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

04

教師一定要做真人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事業,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樣地活着,他才能對別人產生影響,一種使其成為人的影響。自己活得像個人,並不是説像一個聖人,而是説你很真實、很努力、有信仰,你在為這個信仰踐行。

教師也會有缺點,有時候也會有衝動,但只要你是真實的,你會冷靜下來,孩子也會理解。所以我覺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個假假的人。

“只育分不育人”是個太簡單的事情。我覺得把“分”和“人”對立,是一種絕對兩分的思維方式。抬高了“分”,把它與“人”等而視之,這是大誤。

其實教師真正的能耐是在育人的過程中,不難達到所謂的“分”的要求。如果有學校或教師宣稱我只“育人”不“育分”,這不僅荒謬,家長也肯定不放心。因為現實世界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觀點:你教的學生考試是考不好的,然而你是個好教師。

我一開始就不贊成把“應試”與“素質”對立的提法,這是兩極化思維方式的產物。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改革的目標,往往難以實現。教育不可能脱離現實的社會和當前的需求來完成改革。改革是一種超越,而非簡單的否定。

05

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持續發展的人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師,而是每個教師都要堅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需求你去創造。教育的魅力是創造的魅力,是創造生命發展的魅力。

當然,這裏又要有學術,又要有人格。人格,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就是一個真誠。真誠是人格魅力的基礎。不是説哪一種人格才有魅力,我是這樣看的。

教育的魅力恐怕不僅僅限於教師已形成的人格與學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教師應是不斷追求自己生命的發展和完善的人,在幫助別人完善的同時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這樣的教師在我看來可能是比較有魅力的。

我自己追求做這樣的教師,這是一個與生命同在的無止境的過程。對人而言,我更關注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不是首先關注職業。其實職業的規範總是比較死板的,真正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你應該是真誠的人,不斷髮現和創造的人。這樣的人,一定會有魅力。

06

教師的職前教育應有對教師職業的理解

教師隊伍建設,至少包括職前和職後。從職前來講,應該有對教師職業的重新理解,即: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從合格到優秀是要有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一開始都以優秀教師的標準去要求。首先是有一個底線,高是無限的,越往高越個性化。

關鍵是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上再來提教師怎麼培養,隊伍怎麼建設。

對師範生的培養,還有很多陳舊的觀念,認為教師就是學點教學法,學點入門技巧,諸如普通話、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等,把這看成是教師的基本功。

“三字一話”是要,但只是技能意義上的,對什麼是教師職業更為根本的基本功,教師是誰,應該有怎樣的品性,他的生存方式有什麼獨特性,作為一名當代合格教師所應該具有什麼等等根本問題,卻還缺少深入的研究。或者説在對教師職業的價值、教師職業的特點還沒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在那裏培養老師。

07

教師的工作量要減輕

進入職場以後,真正促進教師的發展,是他對自己的實踐,不斷的研究、反思、重建,越來越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系統的、整體的、深刻的認識,知道怎麼去做才是有意義和有效的。

對教師隊伍建設有什麼建議?我認為:教師的工作量、教學的工作量要減輕,學校的編制要增加。不能只是從效率的角度來規定師生比,要從教師有時間再學習、再發展的意義上,綜合考慮師生比。工作量減輕了,他才有時間去思考,研究、討論。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來源:中國教育報、《內蒙古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