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三年擴招300萬人 我國教育公平再提升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12月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我國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未來還將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生在特定領域享受同等權利。
陳子季介紹,目前,全國職業院校一共有1.15萬所,在校學生有2857萬人;中職招生600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高職招生是483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大概有3.2億人次。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職業學校開設了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於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率已經超過90%和40%,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的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主要服務“六穩”“六保”,這個擴招也是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縱向對比看,我國的職業教育整體發展的硬件設施,包括我們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職業教育的規模,跟過去比是有長足進步的,而且基本上職業教育的發展跟社會需求之間也能夠形成有效的互動。”
職業教育要向產業開放。據陳子季介紹,我國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確定150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在向企業開放上,組建了56個行業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遴選了73家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絕大多數是行業的龍頭企業、“小巨人”企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參與企業有2200多家。
“職業教育是和產業經濟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必須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必須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必須與生產過程對接,只有這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崗位的需求。”德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馬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校企合作可以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接觸到崗位的實際需求,瞭解企業的真實需要,在真實地崗位上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同時通過密切的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形成良性互動,有利於實現良性的發展格局。”
在職業教育向產業開放方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就是個典型例子,該校副校長馬曉明介紹,該校鼓勵重點專業羣聯合世界500強或者行業領軍企業組建特色產業學院,已經聯合華為、平安、比亞迪、騰訊、阿里巴巴、招商局港口、美團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建成11個特色產業學院,共同開發課程標準、打造師資團隊、設立研發中心。
未來,我國將更重視職業教育的制度保障。陳子季介紹,“十四五”期間,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依託這一制度,把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專科教育、職業本科教育在內容上、培養上銜接起來,任何職業院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職教高考制度進入任何一個職業院校的任何專業學習。
同時,健全普職融通制度,主要在課程共享與學生流動兩個層面來進行,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資源共享和理念的相互借鑑。
還要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制度,規定職業教育的學生和普通教育的學生學習成果等級互換關係,進而規定在特定領域兩個教育系列的學生都享有同等權利的制度。
對此,王鵬表示,職業教育其實是對教育公平、或者説未來的職業公平,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選擇。有熟練技能的技術工人,收入水平和社會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如果職業教育開展得好,宣傳得到位,有越來越多願意從事職業技術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一方面教育投入比較少,另一方面,不用千軍萬馬闖獨木橋,有助於社會公平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