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撰寫科研論文的引言部分?乾貨分享!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經典

傳統科研論文的寫作遵循IMRD 格式,即一篇論文的主幹由Introduction(引言)、Methods(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Results(實驗結果或研究結果)和Discussion(討論)部分構成。

據筆者觀察,很多研究生能寫出實驗方法和實驗結果,但不擅長寫引言和討論部分。

引言很重要——審稿人讀到引言,就知道作者的學術功底是否紮實,甚至能決定是否建議編輯退稿。這裏講講寫引言的奧妙。

要讓人感到你的研究“師出有名”

引言通過提供背景信息、歸納總結、論述、介紹,使讀者、審稿人能理解你的研究工作。

作者不能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而要通過有邏輯、有章法的表述,使審稿人相信:這個研究工作很重要,值得發表。

寫作之前,作者要把思路理一理:論文的研究背景是什麼?前人做了哪些相關研究工作?作者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論文有什麼新意或重要發現?

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論文的“賣點”——既然“市場”上已經有很多類似的論文,那麼為什麼這篇論文值得發表?

作者得找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文獻的不同之處,説出研究工作的新意。

比如,別人的儀器在機場能檢測出旅客攜帶的違禁品,但該儀器笨重、昂貴、檢測時間長,而你發明了一種便攜式儀器,不但輕便,而且便宜、檢測時間短。

再比如,前人雖然發現了一種新型超導體,證明了它具有特異的超導性能,但沒有研究超導機理,而你搞清了超導機理。

有可能你做實驗的時候思路不清晰,也有可能你“誤打誤撞”得到一些實驗結果,但是寫引言時,還得想清楚從哪個角度去寫才能更好地把論文“賣”出去。

好比説一個學生合成出一系列新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用作催化劑,測了一氧化碳氧化反應。他寫引言時,説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我們需要“消滅”它,因此本文報道一系列能用於脱除一氧化碳的催化劑。

然而,審稿人可能會“嗆聲”: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催化劑能用於脱除一氧化碳,有的甚至在零下幾十攝氏度就有很高的活性,而你的催化劑在兩三百攝氏度才有活性,那麼為什麼你的論文值得發表?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寫引言一定要選取能拔高立意的最佳角度。

如果催化劑性能很好,那麼你就可以從催化劑性能的角度來説事兒。

而如果催化劑性能不好,那麼你可以從催化新材料設計的角度寫引言,把一氧化碳氧化當成一種“探針反應”來表徵催化劑的性能差異,而不要過於強調實際應用。

上述例子還告訴我們,作者要以審稿人的視角斟酌論文可能被抓住的“小辮子”,不要樹活靶子給審稿人打。

比如:如果你的論文以催化效果為導向,那麼不要在介紹研究背景時強調“文獻報道中,催化反應機理還沒有搞清楚”。

否則,審稿人就會質疑:那你的論文把反應機理搞清楚了嗎?

引言部分要表達4層意思

寫引言並非“單刀直入”,而是遵循學術界約定俗成的“倒金字塔”結構——從寬泛的研究背景講起,最終聚焦到具體的研究點子和研究結果(即由大到小)。

為此,作者首先要介紹這個研究領域的背景、重要性,讓審稿人認同論文的選題。

接着,作者要介紹別人在這個領域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承認前人的貢獻。

接着,筆鋒一轉,指出不完善之處。

最後,介紹你的研究工作——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研究結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下面,我把引言拆成4個部件,分別介紹。

介紹研究領域的背景、重要性時,要注意幾點。

第一,不要從很遠處(宇宙、人類)開始談起。

例如: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不能從催化劑的定義和應用範圍説起。

第二,缺乏寫作思路時,可嘗試“關鍵詞法”,即把論文標題分解為幾個關鍵詞,構思出最佳串接順序後,逐一展開關鍵詞。

比如,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這兒有三個關鍵詞: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

介紹研究背景時,可以先説氟利昂-12 的危害,再説催化分解和其他方法相比的優越性,再接着介紹固體強酸及其應用。

第三,介紹研究背景並非寫長篇大論,而要有概括,且不能人云亦云。

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這不是寫綜述,作者沒有必要不厭其煩地介紹自己看過的所有論文。要概括出以往研究工作的脈絡,並引用典型的論文。

例如:在金催化領域,有些人研究金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和製備細節,有些人開拓金催化劑在環境催化和化學品轉化中的應用,有些人研究反應機理和活性位的本質。以上這句話就是概述。

其次,要注意點面結合,就是概述以往研究工作脈絡後,還要簡短地舉出兩三個典型的、相關的文獻報道。

例如:你使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而前人曾用另外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你就得簡短提及前人的研究工作。

這不但關乎學術規範,也關乎你的論文的命運——編輯收到你的稿件,看到你專門提到了別人的研究工作,就有可能把你的論文送給那個人評審。

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之後,要筆鋒一轉,指出文獻中的缺漏。

正因為文獻中存在着不足,有樣品性能提升的空間,有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你的後續研究才有價值。

否則,如果以往的研究都完美了,那麼你還有什麼研究空間呢?

雖然指出文獻中的缺漏是必要的,但不要把前人的研究工作説得一錢不值。

科學是不斷髮展進步的,人們對研究課題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入的。

前人剛開始做這個課題時,樣品的性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不理想,但正是基於前人的摸索,你才開展了後續研究。

並且,別忘了你的論文有可能被編輯送到前人的手裏進行評審。

引言的最後需要介紹你針對這個研究工作,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個研究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作者寫到這兒,無須長篇大論,言簡意賅即可。

關於引言寫作,我再給你捋一遍

寫引言要注意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

筆者給學生修改引言

問題導向,就是要説清楚這個研究領域存在什麼問題。但這不是隨便説説,而要有針對性。

這個研究領域當然存在着很多問題,而你在引言部分所強調的,應該是你的論文試圖解決的問題。

這樣,在引言部分提出問題,在實驗結果部分證明你解決了問題,前後呼應。

目標導向,就是你在引言部分提出問題後,要用一句話説明你這個研究工作的目標是什麼。

比如:是提高催化性能,是設計具有規整結構的新型催化材料,還是闡明催化反應機理?

在引言部分陳述你的研究目標,這有可能是“馬後炮”——你完成了整套實驗,甚至寫完了論文初稿,才想明白這篇論文的“賣點”和寫引言的角度。但這並不違反學術道德。

效果導向,就是審稿人會在意研究的效果,無論是提高了催化性能,還是得到具有規整結構的新型催化材料,還是闡明瞭催化反應的機理。

你説了文獻中的缺漏,也提出你的研究目標,那麼審稿人會核查你的目標是否達成。你需要在引言的最後一段簡短説明研究效果。

總之,寫引言就如同設一個“口袋陣”,讓審稿人來鑽——問題是你有針對性地指出的,目標是你“馬後炮”定的,效果是你開展研究後總結概括的。

你得讓審稿人看到你針對問題,設定了一個合理的目標,最終達成了目標。

就文字寫作而言,寫引言要注意邏輯性——每段話要實現的功能是什麼?幾段話有何邏輯關係?每段話中,幾句話的關係是什麼?

每段話的開頭要有一個主題句,接下去的句子實現推演、分述、列舉、對比、概括、轉折、鋪墊等功能。寫得好的引言,如行雲流水。

不會寫怎麼辦?唯有多讀、多寫、多修改。

多讀文獻,你就會發現很多論文的引言是按照上述套路寫的,就會增加對論文寫作的鑑賞能力。

談到“多寫”,我的體會是:寫論文時不要把別人的論文放在電腦前模仿,而要用自己的語言去寫。寫多了,自然就熟練了。

最後,“多修改”不但指你自己反覆修改,還指讓你的導師、師兄、師姐提意見。按照“模擬審稿意見”修改論文,能使你規避潛在的退稿風險。

還可以根據審稿人的意見修改論文,這將使你增長不少經驗值。

文章刊於《中國研究生》雜誌9月號

文章作者:馬臻(復旦大學教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