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晉升為“嬪”後,為何如此開心?只是因為有這三大特權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記載:“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
由此可見,清朝入關以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宮闈未有位號”,也就是説並沒有所謂的皇后、嬪妃等級制度,只有“福晉”這樣的稱號。“功德改元,五宮並建。”也就是説清太宗皇太極於1636年改年號為崇德之後,才逐漸完善了后妃制度,並且建立了五宮。
清朝入關之後,清世祖順治時期,后妃就變得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之後,已經有了夫人、淑儀、婉侍、貞容、慎容等宮位。同時,“循前代舊典”福晉、格格這樣的稱號也並未被廢除,反而沿襲了下來。
后妃制度等級涇渭分明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記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到清聖祖康熙時期,福晉、格格這樣的稱呼被廢除。但同時,也在這個時期,后妃制度徹底完善,后妃等級也涇渭分明,各級妃子所擁有的權利也有嚴格規定,后妃的升遷之路也格外艱難。
這個時候的后妃不僅在等級上很完善,在人數方面也是規定死的。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是六人,後面接下來的貴人、常在以及答應,人數都是不限定的。人數不限定就意味着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就意味着例銀極少,生活艱難。
從另一點可以看出后妃之間地位的變化,比如説,等級在嬪以上時,便可稱呼為娘娘,並且可以入住東西十二宮,等級在妃以上,則為一宮之主,可以自稱本宮。一宮之主有升降宮內嬪妃的權利。而貴人及以下,地位就截然不同了。在面對上級嬪妃之時,通常自稱的都是奴婢。由此可見,這就是“丫鬟”級別了。
因此,貴人若能晉升為嬪,則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升遷有望的貴人來説,若能順利晉升,身份、地位、所享受的權利則會徹底改變。從“奴婢”晉升到“娘娘”,可以説是變化最明顯的等級晉升了。
貴人晉升為嬪的之後為什麼會開心?實則體現在了三大特權方面。
特權一:身份地位的轉變
前面説過,貴人、常在、答應這一眾后妃的人數是不限定的,她們居於東西十六宮側房,雖然在地位上比一些宮女強,但面對嬪以上的妃子,她們就是奴婢,就是供人使喚的“丫鬟”。這是一種很嚴格的等級劃分,不晉升的嬪這個等級,她們永遠都是“下人”。
若是貴人晉升為嬪之後,身份的差別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從一個供人驅使的“丫鬟”變成了其他貴人以下后妃眼中的“娘娘”。從以前供人驅使,到晉升後驅使別人,這種身份地位的轉變,可以説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確可以令貴人欣喜若狂。
特權二:皇帝死後生活方面的保障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記載:“婉貴太妃,陳氏。事高宗潛邸。乾隆間,自貴人累進婉妃。嘉慶間,尊為婉貴太妃。壽康宮位居首。”又記載:“穎貴太妃,巴林氏。亦自貴人累進穎貴妃。尊為穎貴太妃,亦居壽康宮。”
很明顯,貴人一旦晉升之後,就可以居於東西十二宮。這個特權雖然不起眼,但潛在的好處可不少。比如説,晉升之後例銀便會增加許多,生活條件也會有所改善。
就算皇帝死後,嬪以上的妃子也有可能受封貴太妃,權利可能沒有多大,就算退居別宮,生計不如以前,但也比貴人以下的后妃強多了。況且,先朝的太妃、太嬪有跟皇太后同居的權利,這也是非常不錯的。
在《清稗類鈔·宮闈類》有很明確的記載:“先朝嬪御退居別宮者,每月分例銀至薄,不足自給,往往作針黹,令內監鬻於市肆。”
也就是説,皇帝死後,那些貴人、常在以及答應等后妃是沒有資格被稱為“太妃”“太嬪”的,而這些先朝後妃退居別宮者,每月的例銀都相當少,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通常只能做針線活,讓宮內太監賣於市肆。
這就是沒晉升到嬪的后妃,在皇帝死後的生活條件,可以説是比嬪以上后妃的生活條件差多了。
特權三:撫養皇子的權利
事實上,在清朝後妃制度當中,皇子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生母都是沒有撫養權利的。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怕生母撫養時,對皇子過於溺愛。另一方面,可能是防止皇子跟生母感情過於深厚而重用生母親族。因此,清朝後妃制度中便定下皇子不由生母撫養的規定。
雖然説皇子不由生母撫養,但嬪以上的妃子和貴人以下的后妃還是有所區別的。貴人以下的后妃若是生了皇子,則交由其他嬪妃撫養,不得跟皇子見面。而嬪以上的妃子生了皇子,則交由同級別的其他嬪妃撫養,也擁有撫養其他嬪妃所生皇子的權利。同時,也可以跟皇子見面。
有一句話叫做“母憑子貴”,這句話在皇宮中特別能夠體現出來。因此,單是這一點,便是嬪和貴人之間的一道巨大權利分割線。
小結:
封建社會制度等級嚴森苛刻,尤其是皇宮中方方面面的規矩。像宮闈、禮儀、宅邸、宮苑、教育等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森嚴程度讓人咂舌。
若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皇宮無疑是一座大監牢,這一點從清朝後妃制度中便可體現一二。也難怪有很多人説過,皇宮就是監獄,做什麼從來都不自由。皇宮三千佳麗中,那些晚年生活悽苦的妃子,則是很好的證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稗類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