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捷興
隨着廣東省中小學開學時間的發佈,陸豐市河西鎮汾河村的村民陳燕雪松了口氣,汾河村“村民夜校”將按要求在5月18日左右開學,她的“上學夢”將繼續走下去。
“以前家裏窮,沒有讀書。”兩年前,35歲的陳燕雪圓了讀書的心願,成為“村民夜校”的新生,從小學一年級的課本開始,學拼音、寫漢字、學數學。
陳燕雪説,目前夜校課本用的是小學教材,雖然年紀有點尷尬,但在校“學生”中,她還算年輕的,有機會就想繼續讀下去。去年,她已經完成了二年級課程。
陳燕雪所在的汾河村是省定貧困村,村裏現有一所汾河小學,但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相對落後。深圳市衞健委駐陸豐市河西鎮汾河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廖玉學説,村裏基礎差、底子薄,加上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一些村民重經商不重視教育,對女性教育的問題也不夠重視。
陳燕雪自認吃了沒文化的虧。丈夫林向升早些年從惠州的鞋廠接了手工線鞋的訂單,並分發給村裏的婦女做工掙錢,但他同時在廣東寶信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時常在外。不識字的陳燕雪每到手工線鞋的結算日總是一籌莫展,需要聯繫林向升回村裏處理。
“就是想讀書,會寫幾個字。”陳燕雪説,2018年她萌生了讀書的想法,並主動聯繫汾河小學退休校長林智存,看能否辦一個“夜校”。有着43年教齡的林智存表示,他很樂意繼續教書,但是報名人數是個未知數,也不瞭解村民的積極性如何。
“你們想不想上夜校啊?”陳燕雪直接就在手工線鞋的工作羣裏發問,沒想到一下子就有20多人報名參加。
夜校開學後,這些“學生”還成立了微信羣,每週一到週五晚上就到汾河小學打卡“上學”。
林智存表示,目前的“學生”基本都是村裏中年以上的婦女,平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能夠教不懂文化的人多一點知識,教他們講普通話、讀書寫字,看到他們聽得懂電視新聞,我也很高興。”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廖玉學説,剛開始夜校學費是每個月150元,扶貧工作隊瞭解情況後,便將“村民夜校”打造成為一個公益項目。目前他正籌劃在村裏設立教育扶貧基金,一方面繼續支持“村民夜校”項目,一方面幫助貧困户家庭的子女讀書深造。
“我也是出生農村,長在農村。爸媽覺得吃了文化的虧,所以供子女讀書走出去。”廖玉學説,村裏有一名貧困生成績很好,但看到母親很辛苦,每天打工還兼着回收物品掙錢,便打算放棄中考,為家裏分擔負擔。那位母親很着急,覺得女兒的選擇會耽誤前程,便尋求廖玉學幫忙開導。
廖玉學將自身經歷與該貧困生分享,同時引導她重新思考做選擇。如今,該貧困生已如願考上高中,在求學路上,也繼續與廖玉學保持交流。
“扶貧要與扶智結合。”廖玉學説,去年以來,他先後引進了7名深圳市知名小學教師駐汾河小學支教,並吸引社會資金近10萬元,在村裏開展教育幫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