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絕命詩 蘇軾的一生
蘇軾絕命詩
元豐二年,蘇東坡寫了一首詩名為《詠檜》,原本這只是一首再正常不過的詩,卻被沈括指出詩的最後兩句有隱刺皇帝的嫌疑。明眼人都知道,這分明是雞蛋裏挑骨頭,可蘇軾卻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打入牢獄,並牽連了幾十位親戚朋友。這就是震驚朝廷的“烏台詩案”。蘇軾自知此罪難逃,就寫了兩首絕命詩,分別寫給妻兒和弟弟蘇轍。
蘇軾畫像
蘇軾在寫給妻兒的絕命詩裏,先寫了牢獄中慘森森的陰風和凌冽的寒氣,表明自己的處境。一向以豪邁著稱,瀟灑自由的自己原本應該抒發着遠大的抱負,憧憬着美好的未來。可現實中,卻在這漆黑不見光明的牢獄裏猶如一隻待宰的雞子,擔憂着自己的性命。他還想念他的妻兒,孩子漸漸長大,他們臉上都掛着朝氣,一眼就能看到希望和未來。他的妻,哎,此生愧對於她了,讓她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擔驚受怕。
寫給弟弟的絕命詩裏,他慨嘆自己命運不濟,為奸人所陷害。他自知此次在劫難逃,性命不保,便交代了自己的後事,甚至把自己的妻兒託付於弟弟。當時,他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的?真的是傾盡所有的感情和心血,所有的心情和想説的話都凝聚在這短短的兩首詩裏。
害他的是詩,最後拯救他的也是詩。感情肺腑的兩首絕命詩,任誰讀了都為之動容,其中飽含的親情之深沉讓人潸然淚下。在大家的多方求情努力下,皇帝終於赦免了他。
蘇軾的一生
偉大文人蘇東坡,蘇軾的一生,給人們留下許多故事,太多的談資,有令人嚮往的美麗愛情故事,有令士子們奮發圖強,終取得功名之傳説,當然同時留下了關於他人生起起落落的談資。
蘇軾劇照
單從愛情角度來看,蘇軾一生中有三段明媒正娶的婚姻,還有無法得出實際數字的妾室和情人,我們相信在這其中至少是一段是真正的愛情,王弗陪伴他的時間最為短暫,但卻是集聚聰穎天資,在事業上當之無愧的成為蘇軾的得力助手,但卻花樣年華卻匆匆逝去。王潤之從小時起便崇拜者這位大作家,也就是他的姐夫,王潤之雖沒有王弗之才華,卻是陪伴蘇軾走過最艱難歲月之人,雖在事業上無法幫助他,但在生活上卻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將蘇軾照顧的極好。至於第三任王氏,正史和野史均沒有太多記載。在王弗死後,蘇東坡在《江城子》中便表達了對愛妻的深深悼念和愛意。
單從事業角度來看,蘇軾的崛起,全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未成名時的他,毫無勢力、背景,也沒有很好的人脈關係,父親那時也是一文不名之人,正是因為通過了自己的努力,開創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這段經歷也給莘莘學子們以奮發的動力。但當時的政治黑暗,蘇東坡的為人較為耿直,所以不被朝廷所喜,他的政途行走總體看來是較為艱辛為難的。
可以説,蘇軾的一生留下了太多供大家學習的精神了。
蘇軾曠達詞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蘇軾因為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被稱為“宋代的典範”,他的詞被譽為“為詞立法”。
蘇軾雕塑
蘇軾的文學造詣雖然高,但是他留下來的詞作其實並不多,據統計,才三百餘首,但是蘇軾的詞又被稱為“曠達詞”開創了詞的新的篇章。
政治變幻莫測,雲播詭譎,很多讀書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想報效朝廷,但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陶淵明的詩多有對貧苦、疾病的感嘆,豪放派李白的詩有鬱郁不得志的愁苦,杜甫的詩也常包含抱負無地施展,仕途失意的寡歡,但蘇軾的詩卻顯示出了不一樣的胸懷,對人生愁苦的諒解。
蘇軾曠達詞的形成與蘇軾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蘇軾一生,不趨炎附勢、不結黨營私,雖然多次遭受貶謫,但他仍不像現實低頭,不隨波逐流。蘇軾通曉儒家、道家,形成了他豁達的胸襟、樂觀開朗的個性,即使面對最窘迫的“烏台詩案”,讓他對政治失去的信心,但也沒有打擊他自然的生活態度,即使被貶,到達被貶之地,仍為民辦事,建立醫院、學堂等等,被當地人成為“蘇賢能”。
蘇軾的曠達詞不論是感懷悼念還是壯志未酬,亦或者內心孤寂,他都採用超然曠達的處理態度,透露對人生希望的執着和追求。
蘇軾的父親
蘇軾的父親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他叫蘇洵,字明允,祖籍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歷經了五十七個春夏秋冬,在他57歲之時因病離世。他的文學造詣水平雖不如蘇軾,但在政治上的見解卻是絲毫不遜色於他的兒子蘇軾的,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之父 蘇洵
蘇洵的成名源於科舉制,這並不稀奇,但是卻是與其子蘇軾、蘇轍一同出名的,這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蘇洵的成名,用現代話説,可以歸於四個字,大器晚成。古人有云,先成家後立業,蘇洵的個人經歷真是印證這句話。蘇洵年輕時家境不好,娶妻後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蘇洵只能整日在外賺錢,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直至蘇洵二十七歲,才覺得自己還想學習,在與夫人程氏商量之後,程氏對蘇洵的學習十分贊同,並以實際行動支持着蘇洵,從他的手中接過了家庭生計的重任。從這時起,蘇洵才開始發憤讀書,經常挑燈夜讀。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傾其所有時間之後,蘇洵在與兒子們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中,被朝廷看中,任命為朝廷官員,從此展開了他的仕途生涯。蘇洵比起蘇軾成名時,年輕要大,為人處世的經驗也更為全面,蘇洵的志向也不是在於寄情于山水和詩詞了,而是希望將自己的抱負在朝堂上施展開來,針對國家的形式,他有着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為此,他寫出了一本驚世之作《嘉祐集》。
蘇軾的詩
蘇軾,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藝術家。一生所作的詩詞無數,因所處時代的不同,宋朝這個時期最為有名的還當屬宋詞。當宋詞出名並不代表宋詩的沒落,在介紹蘇軾的詩之前,先來普及一下詩和詞的區別。
題西林壁
首先,詩、詞的區別主要針對的是古代文學創作,如果不是古代文學創作,兩者便沒有什麼區別。
其次,詩、詞出現、興起的時間段並不是相同,詩詞,既然詩在前,詞在後,很明顯詩的出現早於詞,在歷史上,最為有名的便是唐詩和宋詞,通過這個便可以清晰的分出詩的興起在唐朝,而詞的出現卻是在唐朝末期,興起於宋朝。
最後,從格式上來説,詩的格式較為整齊,可分為五言和七言,形式又分為絕句和律詩。詞比起詩的要求便顯得寬鬆的多,在格式上沒有過多的要求,字數上也沒有絕對的限制。
那麼大文人蘇軾所創作的名詩都有哪些呢?我們根據上述的描述的不同,細細參閲他的作品,發現他的詩的確不多,《題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詩歌描述了作者蘇軾站在廬山中,從不同的方向觀其形狀,眼中的廬山形象卻大不相同。通過這首詞,蘇軾想借這首詩表達出人們看待一件事,不要刻意帶有自己的情感去看待分析,而應該儘量跳脱抽離出來,作為第三人的身份去看待,這樣才能辨識清楚事物的真實面貌,不會因為自己的侷限而進行了誤解。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蘇軾的一首詩,蘇軾是宋代偉大的詞人,他一生創作出了無數的有名詞句,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記憶,被後人所崇拜,被後人所模仿,蘇軾的精神永不消滅,流傳於今。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在詞上的造詣已經談過了很多,現在掉轉回頭,重新來欣賞下蘇軾的詩。詩不同於詞,詩的格式較為固定、單一、整體感覺乏味、舊時、刻板。詩只分為五言、七言兩種,而詩的格式上又只有四句和八句的分別,就算是進行排列組合,也逃不出那四種組合,所以久而久之便讓人覺得枯燥無趣,這也是為何後期詞的推出後,立刻便贏得名聲之大噪了。
但蘇軾的詩卻給人眼前一抹亮色,讓人覺得清新無比,也讓人的心情為之開闊,精神為之一振。比如他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便將山水之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將西湖的擬人化,造就了千古一絕作。
同樣的,這首七言律詩,前兩句描述景色,後兩句通過近處之景,抒發遠處之情。先看前兩句,在燦爛的陽光下面,西湖的水顯得清澈無比,十分美好,而在下雨天的時候,西湖被羣山圍繞,顯得煙雨濛濛,充滿了其妙的色彩,也是十分奇妙的。後面的兩句是借景抒情,本意是將西湖比作西子,猶如是一個妙齡的美女,怎麼樣的裝扮都顯得十分美麗,實際上是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嚮往,以及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