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句詩:“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千年的中國歷史,春秋戰國到秦朝,再到漢唐,宋元明清,王朝一代一代的更迭,推進着歷史的進程,歷史不會留戀,只會不斷前進。
那究竟是什麼在推動王朝的更迭?是慾望和權力,這是自然,這些帶來了戰爭與爭鬥。但是其實除了戰亂,能夠推動王朝更迭的還有其它一些原因。
比如説饑荒,中國歷史上出現的饑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旱災或者澇災,還有就是蝗災。最近非洲地區蝗災肆虐都很難處理,更何況千百年前,比如説唐代的結束就是以蝗災收尾。
但是除了自然災害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推進因素,那就是可怕的瘟疫,這種殺人於無形的東西在古代就是惡魔的化身。
在外國一些激進的影視作品裏,有一個説法是歐洲黑死病殺死了無數的人,但是卻正因為人口的減少,社會承重力減弱,才促進了西方文藝復興的興起。
那我們來縱觀中國歷史,找找瘟疫改變歷史的蛛絲馬跡。
我們來聊聊隋朝到唐朝的轉變。為什麼隋短命而亡?僅僅是隋煬帝自己的原因嗎?或許另有隱情。
公元612年,楊廣囂張得對臣子們宣佈自己決定徵遼東。
雖然距離隋朝滅亡不久,但是實際上當時的隋朝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差勁,因為當時的大隋朝其實還是如日中天,天下一統,隋煬帝花費心血造就的京杭大運河運河直達北京,以前困擾軍糧運輸的事情完全不存在。而且社會經濟非常繁榮,國庫飽滿。誰當皇帝,也不免要膨脹一番。但是楊廣沒想到十萬大軍出了差錯,他本來的計劃可是一至夷邦降。但是沒想到隋軍大敗而歸。
楊廣可被氣壞了,高麗一個小不點,我大隋什麼實力?
所以楊廣重整了一下兵馬決定再次出征。
但是還沒有到,後方居然出現了禮部尚書楊玄感造反。楊廣只好回來解決楊玄感。第三年,楊廣重整兵馬還想去,誰知道國內又開始大量出現造反。這三次出征將大隋拖入深淵。實際上徵遼東一直都不是很順利,楊堅早就打過遼東,當時就失敗了。隋煬帝或許不知道,就算是在他之後的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加上高宗時期都用了七十年才把遼東啃下來。
到底為啥呢?瘟役。
實際上,遼東高麗並沒有想象中的戰鬥力強大,實際上當時最大的阻礙是瘟疫。隋文帝楊堅去的時候,士兵十之八九死在了瘟疫上,如果沒這麼個因素,當時楊堅的大軍勢如破竹,或許隋煬帝就不會好大喜功的頭鐵打高麗了。
元末明初
蒙古鐵騎的戰鬥力不需要我們多説,何況元代的高壓統治,那為什麼元也短命而亡國呢?是因為鼠疫。
元末時期,因為瘟役的流行,本來蒙古族對漢族的欺壓下社會的矛盾進一步的激發。
明末時期。
明末時期,整個中國實際上是在三個人的博弈之中。
一個是崇禎,一個是李自成,一個是多爾袞。崇禎是好皇帝,作為明代幾個不多的好皇帝,他也想在當時挽回大好河山。第二個是農民起義的闖王李自成,二次出山的他也算是一代梟雄。多爾袞是關外虎視眈眈的狼。
從萬曆年間起,要説崇禎也倒黴,因為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饑荒頻發,而且山西出現了瘟役,崇禎年間瘟疫達到頂峯。社會矛盾瞬間爆發,全國大亂,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開始了。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正是北京瘟疫達到頂峯的時候。所以李自成的大軍再在瘟疫之下失去了特別多的戰鬥力。所以狼進來打敗了兩個人。
近代的中國東北
中國近代,當時的東北盤踞着日本勢力。東北一場無聲無息的瘟疫襲來,被查出是鼠疫,當時東北地區立刻調來了一些生物專家,其中就包括了伍連德。他迅速查明,瘟疫很嚴重,不僅僅通過老鼠傳播,還會空氣和其他生物傳播,於是建議隔離病人。
這次隔離拯救了當時東北不太好控制的疫情,為後抗日戰爭時期做出了巨大貢獻,控制了東北的局勢,也促進了東北的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