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標誌

新聞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也就是“四提倡”和“四反對”,主要表現為: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二、提倡科學,反對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魯迅

首先是提倡民主方面,由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大力發表民主宣言,反對帝制和專制,對封建、復辟的思想進行了抨擊。這次運動,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擁護封建主義專制的孔學,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號,並高呼“賽先生”和“德先生”的口號。由於是陳獨秀認為,要消滅專制,就必須先消滅軍閥,消滅封建宗法和封建道德規範。

其次是提倡科學,新文化運動大力宣傳近代科學理念,發揚西方的先進科學精神,使當時的人民從矇昧無知的狀態中解救出來。

第三,是提倡新道德。在提倡新道德的前提,必須先打到原來一直存在在中國兩千多年的舊道德觀念。像《建黨偉業》中胡適在演説中發表的講話一樣:欲立其一,必先廢其一。所以他們對於統治了中國思想孔孟儒學提出了反對觀點,並建立新的道德標準和文化風格。

第四,提倡新文學。新文學的含義,就是白話文。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從此開啓了中國進入白話文時代的先河,此後中國的報刊,雜誌等都開始沿用白話文。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在於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帝制在中國的復辟,為民主革命運動的推進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文化運動標誌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的思想文化和文化革命的運動。新文化運動標誌着中國古典傳統文學走向沒落,也標誌着新型文化思想潮流的崛起。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陳獨秀

在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但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思想,想要扭正過來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當時政治方面,仍存在着“復辟”、“君主立憲”等思想。尤其在1915年,袁世凱更宣佈了帝制的復辟,改稱中華帝國,給當時剛剛興起的民主潮流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袁世凱當政期間,將儒教大肆宣揚,先後成立尊孔會、孔道會等多種組織。康有為甚至建議將孔教設定為中國的國教。

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在1915年,由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後又改為《新青年》,主要針對當時的政治現狀發表一些言論,並主張打到孔家店,擁護民主和男女平等等思想。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對中國古典傳統道德觀念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抨擊。從此以後,白話文便開始普及,開始影響到國內的各大報刊和雜誌、報紙等,使國內短訊、雜誌等文風為之一新,也標誌着新文化運動到達了高潮。

新文化運動標誌着當時的中國人民對自由、民主、科學的渴望和覺醒,也反映出當時人民對封建禮教、迷信和專制的反對。

新文化運動的矛頭

1915年,在陳獨秀等人領導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又被稱為思想解放運動,它是新中國進步青年一次偉大的思想探索,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新中國的傳播。從意義上來説,新文化運動具有多重進步意義,同時新文化運動也具有侷限性。

新文化運動先驅

新文化運動侷限性之一就表現在新文化運動的矛頭上。新文化運動將矛頭指向了孔孟之道,陳獨秀等人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和迷信。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聖人他們倡導的是三綱五常,自漢代開始,儒家思想就被尊崇為統治工具。以三綱五常為例,其中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很大程度上來説儒家提出的倫理綱常都是為地主階級所服務的。

1915年前後,進步青年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紛紛站出來以思想拯救中國。在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的倡導下,新文化運動將矛頭對準孔子。當時新文化運動正處在發展階段,為了給激進派尋求一個突破口,他們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其次,1913年,袁世凱復闢帝制,袁世凱登上大總統之位後,極力鼓吹尊孔活動。同年6月,袁世凱親自發表尊孔令,他妄圖通過儒家思想,再次鞏固自己的帝位。

進步青年看到袁世凱一系列“尊孔”活動後,便將孔孟之道作為新文化的矛頭,號召廣大進步青年抵制儒家思想。


新文化運動前期

近代新文化運動前期主要有哪些活動?新文化運動前期內容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向封建舊文化宣戰的過程。

新文化運動劇照

自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湧現出一大批“睜眼看世界”的近代知識分子,他們滿懷報國熱忱,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其中,尤以魯迅、陳獨秀、李大釗等一些具有留日背景的進步文人為代表。這期間,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日本發展迅速,無數進步人士積極投身同盟會發起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使得科學、民主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對中國的新文化運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因此,可以説新文化運動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它的逐步推進,註定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掀起一場天翻地覆的思想變革。

在進步思潮的影響下,新文化運動前期湧現出許多積極倡導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愚昧的刊物,諸如魯迅主編的《新青年》、胡適創辦的《努力週報》,以及陳獨秀與李大釗聯合創辦的《每週評論》等,皆為啓蒙近代民主思潮,挑戰封建傳統道德觀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聲。

新文化運動有着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為近代中國民眾帶來了一場思想意識領域的全面洗禮,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和後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前期導向作用,也為推動中國的文化繁榮與科技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文化運動結束時間

新文化運動,實際上就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發動的一場思想革命,在這場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適、陳獨秀和魯迅等,他們以“反傳統、反孔教以及反文言”為口號的思想文化的革新運動,那麼新文化結束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新文化運動圖片

這一活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當時作為《新青年》主編的陳獨秀在報紙上開始發表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也正是因為這一行為,啓發了廣大民眾,使得更過的人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奠定了思想基礎。

就新文化運動,其實是分為兩個時期的,在1915年開始之後,到前期就是,一共經歷了查差不多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説新文化運動前期的結束時間是在1919年。

在前期結束之後,很快國內就再次掀起了傳播西方文化的高潮,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後期了。當然其後期的開始則依舊是在1919年,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剛加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可以是對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的全面反封,也就是説,因為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的進一步開展,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上了沒落之路。

後期的新文化運動一共經歷了多久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大概也就是二十年左右吧,所以新文化運動結束時間應該就是1923年,其結束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新文化運動已經無法順應是時代的潮流,因為在當時,以五四運動的開展為憑藉,馬克思主義成為了新的主流思想,而依舊在宣傳資本主義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就這樣走向了終結。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1915年,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發動了一場“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運動。胡適、魯迅、陳獨秀這些都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文人作家,代表着一個國家最新潮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所以,從新文化運動的發動人上,就可以看出來,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上的較量,是解放思想,拯救靈魂的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配圖

以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的發行作為開始,新文化運動拉開了序幕。在以《新青年》為核心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陣營裏,民主,自由,民權,平等這些思想作為運動的指導思想,指引着新文化運動前進的方向,將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發揮到了極致。新文化運動啓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將自由平等的思想深植人心,信奉科學的意識也為人們所接受。同時,新文化運動還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新文化運動也不例外,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也有它消極的一面。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傳統禮教,將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棄之如敝履。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人們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不假思索地摒棄舊事物。只要是貼有“舊”的標籤的事物都會被視之為糟粕,絲毫沒有迴旋的餘地。這使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被遺忘被丟棄,經典的古典文學作品也走向了低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7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標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