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鄭成功是哪個朝代的
鄭成功生於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父親鄭芝龍想讓鄭成功安心讀書,考取功名得以順利入朝為官。鄭成功去金陵一帶求學時,鄭芝龍請了當地著名儒士錢謙益作為鄭成功的老師,不久之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鄭成功考取功名的願望就此破滅,明朝覆滅後,清政權由此建立。
鄭成功雕塑
父親鄭芝龍在明朝廷健在之時,被明朝廷招安。後來,鄭成功成為了一名反清復明人士,父親在福建廈門一帶有很高的威信,鄭成功接管父親的海軍後,將他們訓練成為了一支強勁的戰鬥隊伍,為明朝的復興隨時做好了戰鬥的準備。1646年,鄭芝龍降服於清朝廷,但是清朝廷利用鄭芝龍誘勸其子鄭成功歸順清朝廷,但是鄭成功始終沒有投降。
期間,前後共花費十年和清朝廷做對抗。1646年,鄭成功聯合其它抗清將領,對清朝廷主動發起攻擊,並在泉州、潮陽、漳州等地方取得勝利。四年後,清政府為了控制鄭成功,在廈門一帶建立了根據地。
1657年,鄭成功開始了北伐戰爭,在北伐開始前,鄭成功頒佈了十條禁令,用以建立嚴厲的軍規軍紀。七月份,鄭成功從台州出發,和浙江總督得知鄭成功北上後,乘機攻打閩安鎮,鄭成功擔心島嶼淪陷,便率軍返回。
1624年,台灣被荷蘭殖民者所入侵,他們在台灣省內實行嚴酷的暴政和統治,給台灣人民帶來了痛苦生活。1661年,鄭成功帶領軍隊從廈門和金門兩地出發,旨在將荷蘭殖民統治趕出台灣。鄭成功到了台灣後,成功地將台灣進行了收復,並且廢除了荷蘭的殖民統治,將台灣百姓救於水火之中。此後,鄭成功為台灣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鄭成功北伐
鄭成功北伐又稱南京之戰。鄭成功是明朝的將領,明朝滅亡後,鄭成功堅持反清復明運動。期間,前後共花費十年和清朝廷做對抗。鄭成功為反抗清朝廷,在福建廈門一帶養兵蓄鋭,大大地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鄭成功雕塑
1646年,鄭成功聯合其它抗清將領,對清朝廷主動發起攻擊,並在泉州、潮陽、漳州等地方取得勝利。四年後,清政府為了控制鄭成功,在廈門一帶建立了根據地。
1657年,鄭成功開始了北伐戰爭,在北伐開始前,鄭成功頒佈了十條禁令,用以建立嚴厲的軍規軍紀。七月份,鄭成功從台州出發,和浙江總督得知鄭成功北上後,乘機攻打閩安鎮,鄭成功擔心島嶼淪陷,便率軍返回。
1658年,鄭成功率兵進行第二次北伐戰爭。鄭成功和抗清將領張煌言一起北上進行抗清運動。鄭成功率兵攻入浙江沿海一帶,七月準備進入南京,不料,鄭成功隊伍在海上遇到了風暴,吹翻了他們的船隻,死傷非常嚴重。這場颱風阻礙了鄭成功北伐的計劃,不得已返回廈門。
後來鄭成功軍隊遭到清軍的襲擊,士兵死傷無數,讓鄭成功損失了大片兵力。在北伐戰爭中,鄭成功共經歷了三次北伐戰爭,最後都已失敗而告終。但是南京之戰是鄭成功反清復明戰役中最重要的一次,從興盛到衰敗,繼而徹底的失敗,而這次戰爭也讓鄭成功受挫,讓他意識到反清復明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鄭成功史蹟
鄭成功作為鼎鼎大名的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敬仰,因此在海峽兩岸都留下了關於鄭成功的大量史蹟,同時老百姓為了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又為他興建了多處紀念館和祠堂,所以現在能看到的關於鄭成功的史蹟是比較多的。
石井鄭成功紀念館
在鄭成功的家鄉福建南安石井鎮,分佈着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陵園等大量文物,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裏有清康熙皇帝手書的輓聯,見證了鄭成功與康熙皇帝這一對老冤家的恩恩怨怨,歷史有時候真是愛作弄人,沒想到在鄭成功死後,他一輩子的千秋功過竟是由他的死對頭來書寫的,豈不令人感慨。此外景區內的鄭成功紀念館收集了海內外學者和鄭成功後人捐獻的兩百餘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記錄了這位悲情的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供後人憑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鄭成功陵園,這是鄭成功兒子鄭經在投降清朝後經過康熙皇帝允許,將父親鄭成功遺骨遷葬回家鄉,完成了英雄葉落歸根歸葬家鄉的遺願,同時也見證了那一段歷史的風雲變幻,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愛國主義基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羣眾來此參觀瞻仰,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鄭成功作為著名的民族英雄,收到海內外愛國人士的共同推崇。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至今還保留着他出生時的“兒誕石”遺蹟;廈門鼓浪嶼的著名景點日光巖相傳就是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安營紮寨的地方;鄭成功曾經將被施琅等人挖出的八具先人遺骨安葬在廈門,後被鄭經遷葬台灣金門,這裏至今還保留着鄭經親自手書的先人墓誌銘,成為研究鄭成功家族的重要史料。
鄭氏家族經營台灣府多年,尤其是台南市,這裏至今完整保留着台南府城,裏面有延平郡王祠、赤崁樓、安平古堡、鄭氏家廟等古蹟。另外在台灣的鹿耳門、北汕尾、禾寮港等地,都留下他戰鬥的身影。在台南,人們以以鄭成功為榮,不但火車站前有他的銅像,還有學校、道路以“成功”命名,而且每年鄭成功開台紀念日,政府都會在延平郡王祠舉辦祭典,表達對這位開台功臣的紀念,教導後人永遠不要忘記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偉大功績。
鄭成功打井
明末年間,台灣被荷蘭殖民者所入侵,他們在台灣省內實行嚴酷的暴政和統治,給台灣人民帶來了痛苦生活。
鄭成功雕塑
鄭成功等待時機,想把荷蘭殖民者趕出台灣。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鄭成功在廈門一帶進行軍事演習,當時,加上清軍入關,鄭成功一面藉機收復台灣之時,又要準備抗清運動。士兵們每天要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對水的需求量特別大,所以,鄭成功下令,在士兵們駐紮地區打打井。井打了很多口,但是一滴水都沒有,士兵們不得已要喝苦苦澀澀的海水。缺水這一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士兵們沒有生活用水保障,日常訓練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鄭成功每天十分着急,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天早上,鄭成功看到不遠處積聚了一堆螞蟻,這個現象引來了鄭成功的猜疑,如果沒有水,螞蟻如何生存?或許,這個地方會有淡水資源,鄭成功越想越興奮。便命令士兵在螞蟻聚集處打井。過了一會了,地下水冒出來了,鄭成功和士兵們看着珍貴的水資源,心裏格外開心。鄭成功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井水,絲絲涼涼非常甘甜。這下,鄭成功解決了士兵們飲水問題。
原來,螞蟻的觸角可以感覺到濕潤處,因為有地下水,螞蟻才會來此積聚。正是因為鄭成功善於發現,善用運轉大腦,才能發現地下水的存在。現在,這口井,依然存在,井水依舊甘美清涼。
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的一生是短暫的,短短的39個年頭,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但他的人生卻是精彩的,值得人稱頌的。
鄭成功出征台灣
他年少時曾憤青、曾青春澎湃、曾滿腔熱情;中年時曾低落沮喪、曾孤獨彷徨、曾落寞無人理解。
他的一生一直被一個結給困擾,那就是反清復明。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個人努力去改成這樣的結果,但卻事與願違,現實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但,在這隱忍中、這默默中,他卻創造了另外一個理想,並且努力實現了,那就是收復台灣。
台灣,那時候的台灣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與福建隔海相望。列強在侵略中國的進程中,被荷蘭人無情的佔領了。
被侵略國人民是悲慘的,他們喪失了土地,喪失了親人,甚至喪失了人權,淪為被壓迫、被奴役、被迫害的對象,那時,家破人亡就跟家常便飯一般隨處可見。
福建與台灣的隔海相望,鄭成功及其下屬對荷蘭人的暴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們在尋找一個契機,該如何去幫助台灣的同胞呢?正好,台灣難民們説,我們願意與您共同抗擊敵人。這為收復台灣拉開了序幕。
鄭成功是深諳兵法,且熟悉水戰攻守戰略的。加上長期被壓迫,被抑制,熱情一旦爆發將不可阻擋。內外夾擊,荷蘭人不堪一擊,終以舉白旗,滾出台灣為結局結束了這場民族戰爭。
公元1661年,被侵略者荷蘭佔領了多年的台灣終於回到了中國的懷抱,迎來了解放和自由,這裏面鄭成功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