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辛辛苦苦背下來的知識點,記憶卻總是無法清晰地維持到考試前;考試時候,老是存在某一兩個關鍵信息死活想不起來,考後一翻書就恍然大悟……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懊悔,哪些背不下來的知識,沒有多讀、背上幾遍。但是,對於鞏固記憶來説,真的多讀多背就有效嗎?
我們採訪過身邊的學霸的同學,他們往往都有着這樣幾個記憶的小技巧
1.熟練記憶的最好辦法,首先是間隔重複
研究表明,短時間多重複幾次比一次長時間記憶效果更好。
舉例説明: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把一些短暫的信息記住的方法其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重複,一串沒有什麼規律的數字123894278,你一次性重複讀上個50來遍也就“記”住了。
但比較難的是,這樣的記憶,你很可能過一天就忘了。
而你要將這樣的記憶轉化成長期的記憶,你不如一天分5次,每次對這個數字讀上10遍,早上一遍,中午一遍,下午兩遍,晚上一遍。
第二天保證你忘不掉,這便是間隔性重複記憶的效果。
在平常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要學會,根據學習的情況不時地重複記憶或者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學校里老師佈置作業、週考、月考的原因與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同學們進行這種檢測。
2.其次從容易記住的先開始,心情好效率才更高
如果是滿滿一堆材料放在你面前,讓你去背,你會不會想要“逃避”?
當我們面對背誦的材料,又長又複雜的時候,人本能地就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進而導致你的情緒被一些“我不想背”、“我背不下來”這樣的思緒給佔滿——然後這樣的情緒就會佔用掉你的“認知資源”,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
所以,學會排解這樣的情緒,合理分配當前背誦內容的先後順序,也是提高記憶效率的有效手段。
比如:背一大段古詩詞,不要想着一下子背完全文,而是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來背;背英語單詞、數理化公式,從之前熟悉、較短、相似的內容開始背起,之後順勢去再去突破其他的障礙。
俗話説的好,萬事開頭難。當你逐漸把一些簡單的內容背下來後,你會發現自己:哇,已經完成這麼多了……那麼完成後續的背誦任務,心態上也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3.最後比起“死記硬背”,增強理解才是提高記憶的捷徑
曾有國外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他們以“本質層面的理解可以強固記憶”為主題,對歷史課的學生們進行了一項關乎記憶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有充分理解歷史事實與意義的學生,比起理解程度較低、只知背誦史實的學生,其記憶情況是明顯地更為優秀。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常常告訴我們要注意去理解。
比如:語文的古詩詞,在理解了大意和上下文關係之後,你的背誦就會變得高效很多;而像數理化的公式之類,死記硬背還不如“多推導幾遍”——這樣推導出來的知識,就會像是你自己得出來的經驗一樣,穩定的存儲在你的腦海中。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同學面對着大量的要背誦的信息,而去忽略了這些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很好地去注重理解,也是知識記不住、記住了又容易忘記的原因。
很多的時候,去推導幾遍這樣的知識,看起來比死記硬背要花時間,但是從長遠的記憶的效果的角度上來説,增強理解才是提高記憶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