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拜壽

郭子儀經歷了唐朝四代,兩度擔任宰相,被稱為“中興名將”。在郭子儀成為節度使後到他去世,26年間他成為了唐朝轉危為安的中流砥柱。郭子儀與皇帝是親家,與同僚關係友好,用愛心來對待屬下,那麼郭子儀的七十大壽應該是萬眾矚目。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拜壽

現在有不少以郭子儀拜壽為內容的作品,明代仇英就畫過一幅郭子儀拜壽圖,其中場面宏大,人物眾多。不過想來也是,單是郭子儀的嫡親就有七子八婿,各個在朝為官,前來慶壽,更不要説是旁系親屬了。郭子儀一生子孫眾多,孫子有好幾十,郭子儀端坐在正中,看着自己這麼多的孫子孫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儀家人和奴僕,共計三千多人,讓壽宴場面顯得熱鬧非凡。

後世人作郭子儀拜壽圖主要是借圖比喻為國立功、家庭和睦的祥和景象。殊不知在這景象後頭,還發生了一件差點讓郭府株連九族的大事。

郭子儀六子郭曖娶了昇平公主為妻,夫妻倆當時年紀都比較輕。昇平公主平時受到代宗寵愛,時間久了任性妄為。郭子儀大壽當天,昇平公主稱身體不舒服推脱不去祝壽,郭曖大發脾氣,不僅打了昇平還説昇平仗着自己是公主,自己父親郭子儀只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哪有昇平任性的份。昇平受了委屈,跑進宮去向代宗告狀,郭子儀聽聞郭曖説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抓着兒子前往宮中領罪。幸虧代宗信任郭子儀,甚至認為郭曖説的對,對其不降反升。後夫妻倆重歸於好,共同前往郭府祝壽,郭家閤府歡騰。

郭子儀封王

郭子儀赫赫軍功被封為代國公,後被晉封為汾陽郡王。現在的人都用汾陽王代稱郭子儀,可見“汾陽王”代表着不同尋常的榮譽。關於封號的由來,沒有明確記載,猜測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儀的封地在汾陽,就被封為“汾陽郡王”。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像

《舊唐書·郭子儀傳》提到因河中軍亂,皇帝進封郭子儀為汾陽郡王鎮壓絳州。郭子儀到了絳州之後擒殺李國貞,讓在河東作亂的惡人都伏了法。以上説明了郭子儀的戰績,但是為什麼封為汾陽郡王卻沒有得到解釋。參照太宗的詔書發現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時的諸侯一樣,唐代的封號來源於封地。那麼肅宗時代依舊依照古訓嗎?由肅宗以前給予封號的習慣來看,封號同樣來自封地,與自己的姓沒有關係。

那麼古時的汾陽現在在哪裏呢?唐宋文獻中指出郭子儀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關於郭子儀的民間傳説與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儀曾帶領鄉親共同退敵,二是水馬村是郭子儀當時的養馬地。查看郭氏家譜,上面明確的寫着汾陽是郭家的遷出地和世居地,汾陽也有很多關於郭家的記載。杜牧不僅去過汾陽還寫過郭子儀,因此杜牧的《雲夢澤》也是很好的歷史證據。因此,如今的汾陽是郭子儀的封地可信度極高。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武則天在執政時期提出“忘戰必危”,興起尚武精神,武舉應運而生。郭子儀就是在那時候通過武藝和軍事理論的選拔成為了一名地方軍官。唐玄宗時期,郭子儀升為朔方軍節度使。安史之亂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沒有這場戰亂,郭子儀這個英雄不會這麼快出現。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勢如破竹挺近洛陽。當時有很多官員跟着變節投降,不少武將趁機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滿足要求後才上戰場。身為朔方軍節度使的郭子儀被寄予厚望,沒想到他二話不説奔赴戰場。為了國家,郭子儀勇擔重任。郭子儀分析了整個戰爭形式,派兵直搗敵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營進行防守,不料節節敗退,差點被活捉。唐軍的氣焰高漲了起來,收復失地的信心開始建立。

正面戰場的失利造成潼關失守。唐玄宗帶着楊貴妃來到了馬嵬坡,肅宗卻與父親分道揚鑣在寧夏為王。當時的肅宗身邊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儀的人馬前來護衞。當時的郭子儀佔領了河北井陘關這戰略要地,為了肅宗的安危,郭子儀犧牲個人甚至軍隊的勝利,派人迎接肅宗,自己也立馬趕到寧夏。郭子儀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唐朝能夠存留。

在郭子儀打下潼關後,收復河東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郭子儀為了與郡中的原唐朝官員聯繫,親自潛入河東策反,後非常順利的收復了河東,解決了側面威脅。郭子儀為了國家,不顧個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説明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喚聲親翁郭子儀

《喚聲親翁郭子儀》是豫劇《打金枝》中的一個選段。那時昇平公主與郭曖起了爭執,郭曖動手打了昇平公主,駙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昇平公主受了委屈,進宮向代宗告狀。郭子儀綁了郭曖來到宮中謝罪。代宗唱出了這一選段,表明夫妻倆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們不需要過多幹涉。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喚聲親翁郭子儀選段

代宗喚了郭子儀一聲“親翁”,稱不應該為了夫妻倆吵架的氣話讓郭曖白白送了命。郭曖年紀還不大,是個孩子,遇事難免考慮不完全,兩個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話説的好,清官難斷家務事,你一個長輩何必去管他們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説你代替我想處罰郭曖,你們想處罰他我還不依呢。現在看着郭曖跪在金鑾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罵。讓我來給我的女婿加官進爵吧,賜你官位再上三級。我把代表天子的寶劍賜給你,你能管理滿朝文武。既然汾陽王仗着是你父親欺壓了你,我就給你也封個王。這樣在地位上你們就處於平級,不會受他欺負了。只要郭曖成了王,宮裏宮外、殿上殿下,隨你去哪裏。不要説滿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親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會把你怎麼樣。

代宗為什麼對郭曖打昇平的事情不計較呢,其實郭子儀在其中佔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儀本身擔心因為功高蓋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經常與皇帝回想以前的種種經歷,以真誠打動皇帝。

郭子儀魚朝恩

郭子儀是唐朝一位名將,有勇有謀,英勇善戰,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魚朝恩則是唐朝的一位擅權宦官,曾已太監入宮深受唐肅宗的信任,後來任內務總管。當時郭子儀與魚朝恩都是朝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兩人中間也發生過很多事情。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像

郭子儀是一名武將,善於領兵打仗,所以他手中掌握了朝中兵力大權。他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皇帝擔心他有謀逆之心,魚朝恩則毛遂自薦前往當監軍。郭子儀對朝廷忠心耿耿,此消息傳到軍隊之後,將士們都十分氣憤。魚朝恩壓根就不懂得兵法,他仗着皇帝的寵愛在軍隊當中胡亂指揮。當時已經收復的失地又重新淪陷,士兵們要求郭子儀將魚朝恩誅殺,郭子儀卻沒有那樣做。後來皇帝也意識到國家不保,才把魚朝恩調回京城,軍隊交回了郭子儀。

魚朝恩回京之後,不但沒有回改之意,他還認為是郭子儀在後面使壞。於是又向唐肅宗進讒言,將郭子儀的祖墳挖了。當時軍隊士兵聽到這則消息之後,個個截然大怒,要求起兵回京。而郭子儀認為,如果現在回京,叛軍肯定會捲土重來,還是要先安定國家叛亂為重。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郭子儀率領軍隊回朝,朝中大臣個個為之不平。

唐肅宗見郭子儀十分慚愧,祖墳之事已無法挽回,讓郭子儀提條件儘量滿足他。郭子儀則説,此次叛亂能夠成功是皇帝的福氣,是士兵英勇善戰的功勞。至於祖墳之事,不能責怪任何人,自己在外面打仗不知挖了多少百姓的祖墳,是上天對自己的報應。當時文武百官聽了之後都十分敬佩他,沒想到郭子儀盡有如此的心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4 字。

轉載請註明: 汾陽王郭子儀拜壽的故事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