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防止教育與教學嚴重分離
1教育理念的偏差造成教育追求的失落
教育的目的在於促成個體生命的成長,而教學活動則是教育發生的土壤,教育目的的實現內在的涵蓋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但事實上,首先是來自傳統評價下的升學壓力,應試的牢籠“ 陰魂不散”,從某種程度、某個側面限制學校的“ 教育追求”。辦學者原本人文、豐滿、温熱的教育理念,在這種升學壓力的擠壓下顯得機械、乾癟、冰冷,繼而他們妥協、退讓、投降。在理念層面教育消失於教學中,教學對教育產生一種本能的排斥,成績增長而不是生命成長成為學校的“ 追求”。
2教學行為的偏差帶來教育效果的異化
課堂教學活動更多指向了考試成績,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習慣性地滿堂灌、直奔主題、目中無人。在“ 唯分數論”的導向下,老師們似乎已經忘卻了教育的使命在於喚醒學生的生命自覺,沉迷甚至沉溺於應試技巧和高分秘籍的“ 傳授”。當教育性被人為地拒之於教學活動門外之時,教學便只剩下單一、功利、冰冷,教學的效果被嚴重窄化甚至異化。
3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的策略
3.1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學校要改變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學校要為人的終生髮展奠基。作為人的生命成長的重要場域,學校理應從“ 唯分數論”的狹隘中走出來,要把教育的價值追求聚焦在個體生命的成長。從這個層面講,教育的範疇遠遠大於教學。在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的時代背景下,學校要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生“ 唯分數”的單一評價機制,要讓育人朝着“ 人的全面發展”努力,要把喚醒學生主體生命、促進學生生命成長作為自己辦學的價值追求。讓人、讓生命成為教育的起點與歸宿。
3.2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
教學具有教育性,育人是教學的根本價值追求。學生本就是以全部的身心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學生要帶着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考、飽滿的生命力走向社會,將學生和學生的成長作為教學的目標與追求,而不僅僅是所謂的“ 分數”和“ 排名”。所以,教師的課堂理應是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學生生命的神聖場域,理應是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
3.3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走出“唯分數論”的評價怪圈
讓教師的教學走出單一、功利、冰冷的教學模式,落腳於豐富、多元、温熱的育人方式。只有這樣,教學的教育價值才能得到實現,我們才能重拾教學的“初心”,教學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生個體成人的堅實路徑。讓教育在教學中生根發芽,理應成為所有教育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