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沒有廁所,上萬人是如何解決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故宮也就是古代的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裏面有大大小小70多個宮殿,9000多個房屋。至今為止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之一。然而在這座曾居住着上萬人的紫禁城裏卻沒有廁所,這讓人匪夷所思。那麼故宮為何不修建廁所?古代居住在這裏的上萬人又是如何解決上生理問題的呢?
故宮沒有廁所的原因
故宮在明清時期確實是沒有廁所的,我們知道在古代並沒有像現代這樣四通八達的排污系統。也沒有先進的糞便處理技術。在古代普通人家裏的廁所一般都與家畜的“圈”連在一起,也不會天天處理,所以異味非常大。
故宮是皇家貴族生活的場所,更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場所,裏面居住着上萬人。如果都使用這種固定的茅廁,不方便及時處理糞便。一到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臭氣熏天,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皇宮的形象。
在古代王公貴族人的生活是非常講究的,在當時廁所被稱為是“污穢之地”,皇帝在辦公或是舉行一些莊嚴的活動時,若一陣風吹來傳來一陣陣“惡臭”那是非常不吉利的。再者那些皇室人一般養尊處優習慣了,即便是要使用固定茅廁,也一定不會與其他人共享一間。但如果每個皇室中人都修建一個單獨的廁所,無疑成本太高了處理起來也不方便,這也是故宮不修建廁所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皇帝和下人們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的呢?這就是祖先的智慧了。
上萬人如何解決上廁所問題
在清朝時期皇帝和貴族們用的是一種可移動的馬桶,當時在古代被稱作“檀”。一般在宮殿的一角都會有布簾隔開的一個地方,那就是皇室中人專門用來方便的地方。皇上需要方便時可傳“官房”,就會有太監將便盆拿來。古人處理異味的手段也非常聰明,他們會在便盆的底部放入一層草木灰,這些草木灰非常鬆軟,一旦“便便”進入桶中立刻就被這些草木灰包裹起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異味了。
在帝后們的方便之地都會放一些香料,這樣一來可保證宮殿中沒有絲毫的異味傳出。方便完後蓋上馬桶蓋子,然後有專人送到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理,這樣精巧的處理過程也難怪故宮不需要廁所。
在清朝時期有專門處理這些污穢排泄物的一羣人,他們每天都會定點將這些排泄物統一運送到指定的地方,之後再送出宮外,送到宮外後一般是用作肥料處理。運回去的器物會再送到相應的場所進行清理,然後複用。
清朝時期的皇帝、妃子或大臣們用的都是坐便器,它跟現在馬桶外形非常相似,當然不同階的級坐便器規格材質也會有所區別。宮女和太監之類的下人們用的材料都比較粗糙而且往往是一個院子裏的下人們合用兩個淨桶,而皇帝、嬪妃和皇室貴族們都是每人一個,材料也非常精緻。坐便器的上方墊子都比較軟而且最外層是用的絲綢材料,坐上去非常舒適。
據説慈禧老佛爺的坐便器是私人定製的“豪華馬桶”,材質是用上好的檀木製成的,自帶濃濃的檀香味兒,外面還雕刻着象徵皇權貴族的圖案,就連馬桶的四條腿都是精美的圖案,到現在可以説是一件上好的文物了。
由此可見在清朝時期皇宮裏排泄物的處理已經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了,在沒有四通八達的地下排污系統和沖水技術下,古人就能將偌大的皇城處理得如此乾淨,不留一絲異味,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不過智慧和奢侈是兩回事,像慈禧太后那樣的奢侈生活也透露着清朝後期統治者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