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周禮》:“以保息六,養萬民。”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位居世界前列,但並不是第一名,為何只有我國和印度的人口數量會這麼多呢?這要從中國古代的歷史因素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步入封建社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體系的時間要早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雖然在同時期的希臘、印度也已經出現了非常璀璨的文化,但他們的文明卻隨着外族入侵而消亡,但我國的傳統文化卻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從起步來看我國就優於世界上其他各國。
中國古代的人口政策
除此之外還要得益於中國古代的人口政策,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總人口數量剛不過1000餘萬人,眾所周知這一時期各國兼併戰爭不斷,人口數量理應隨着戰爭的爆發而不斷減少,但實際上這幾百年的時間裏,雖然各國紛爭不斷,但人口的總體數量是保持增長趨勢的,直到秦朝確立我國的人口數量竟然已經翻了一番,這便是多生政策帶來的影響。
在《國語》中可以得知,在我國東周時期由於各諸侯國爭霸,人口成為社會上非常重要的生產力,因此各國都鼓勵早生多生,這便是為什麼在這一時期,女性基本上13、4歲就要嫁人,過一年就要成為孩子的母親,就是因為官府實施的多生政策。除此之外,生的孩子多還有鼓勵政策,當地官府不僅會提供糧食保證,甚至還會派來專業的乳母來餵養,在那個戰火頻生的年代,多生孩子成了一件能夠獲得短暫安寧的事情,因此我國的人口數量開始了第一次的高速增長。
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男女結婚年齡提前,生育孩子數量增多就是從東周時期開始的,並不是自古有之。在商周時期,國家規定的合法結婚年齡甚至在男子30歲之後,女子20歲之後,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國內局勢相對比較和緩,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促進社會生產,直到東周時期禮制崩壞,各國征戰不休,這一局面才有所轉變。
隨着中國古代多子多福,宗族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的人口數量變得越來越多,以至於到了上個世紀中後葉,國內的人口數量已經過高,每天的資源消耗量已經開始限制我國的發展,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一項影響深遠的國策被提了出來,那就是計劃生育政策。
近現代的人口政策
他第一個提出“計劃生育”,規定一對夫妻只允許生一個孩子,而且並不是想生就生的,必須要獲得相關部門發放的指標,只有擁有了這個指標才可以生孩子,否則將會得到鉅額的罰款,還沒有辦法獲得單位分發的獎金和房子,甚至連户口都沒有辦法登記。可以説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計劃生育這項政策提出之後,對中國的人口數量及未來發展造成了深遠影響,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積極作用。
然而這個提出計劃生育的人卻娶了兩個妻子,還生下8個孩子,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就可以逾越這些限制嗎?他叫馬寅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和人口學家。馬寅初出生於1882年,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黃昏時期,從小勤奮好學的他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並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面對導師拋出的橄欖枝和同學的盛情邀請,他毅然的拒絕了留在美國的請求,選擇回到祖國並展開一系列救國運動。
馬寅初在國外學習的是經濟類專業和統計類專業,因此他在回國之後選擇前往北京大學任教,負責教導學生經濟學相關的知識,成為這一時期有着很高威望的教授。新中國成立之後,馬寅初先後擔任了多所著名高校的校長,在傳道授業的同時潛心研究,併為我國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當屬他在1957年發表的《新人口論》。
我們在自己的家族內部向上數幾輩,就會發現在上個世紀40年代之後,每一户人家基本上都要生很多孩子,少的大概在3、4個左右,農村地區甚至超過十個以上。正是因為這種生育政策,讓中國的人口數量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增長,雖然這對我國的生產力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但與此同時資源的消耗程度也是巨大的。中國的人口數量增長過快,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人口數量多,資源消耗量大,資源的積累程度低,經濟發展速度也就會變得緩慢。與此同時由於公有制企業的存在,大量的人口一同工作,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長此以往會導致工業以及農業的增長速度緩慢,糧食需求也將會成為一項難題。
計劃生育的歷史意義
綜合了以上多個要素之後,馬寅初提出了一項呼籲,那就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然而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卻和英國著名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相悖,這導致馬寅初在提出這一呼籲之後,不僅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還因為文中的一些理論被打上了右派的標籤,讓他在此後的20餘年時間裏只能夠苦心鑽研人口理論,不能在公開報刊上發表自己的見解。
因此在新中國可以説他第一個提出“計劃生育”,但卻並沒有得到重視。一直到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隨着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以及各個平凡運動的興起,馬寅初才又一次被提拔了上來,並着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這便是為什麼明明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理論,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正式在全國開始推行的原因。
馬寅初是提出這一計劃的人,但他卻娶了兩個妻子,還生下8個孩子。他又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公然與自己提出的倡議相抗衡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前文已經提到他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這一理論,但正式實施卻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馬寅初娶妻生子的時間節點,都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也就是計劃生育正式實施之前,或許他認為自己提出的倡議已經徹底流產,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吧。
結語
事實證明這項政策對我國的人口發展以及人口素質的提高產生了積極作用,這是我們值得肯定的。相信隨着時間的發展,我們的國家將會變得越來越好,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