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評論員 孫華飛
近日,“教師熱”的話題再次引發輿論的持續熱議。碩士起步,博士扎堆,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擠破頭”地來應聘中小學教師。是教師崗位變得更“香”了嗎?還是當前師資趨於飽和,已經內捲到如此程度?
其實碩博士爭當中小學教師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每年招聘旺季時都會被“熱炒”一波,爭論點通常是北上廣深的幾所中小學重點學校因招聘學歷門檻高,競爭激烈,從而引發網友關於人才之用和義務教育的大討論。
事實上,碩博士“擠破頭”當教師的現象只是發生在個別一線城市的特殊案例,並不能廣泛代表教育行業現狀。而拋開大材小用和人盡其才之爭,應聘者更看重的則是學校給出的優渥待遇:高年薪、有編制、提供宿舍、解決孩子上學、有寒暑假期......對想在一線城市落腳的名校碩博畢業生而言,實在是誘惑力十足。
不過“教師熱”也並非假象。近年來,隨着待遇保障的不斷提高,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也在不斷提升,成為不少名校畢業生擇業的優先之選。而且在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大背景下,高學歷畢業生進入中小學任教也正滿足了行業所需。只是,這種“教師熱”只是局部“熱”,大都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一些一、二線城市的重點中小學。而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鄉村教師的招聘中,“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雖然我國當前的教師總量供給充足,參加教師入職和教師資格考試的人數在不斷攀升,但師資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仍舊存在。除地域失衡外,高中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部分學科的師資依然短缺,甚至在偏遠山區學校會出現一個老師教全科的情況。
當一線城市的學校已經對教師進行優中選優的時候,在欠發達地區還面臨無師可招的情況,即便是三、四線城市,對於優秀教師依舊是求賢若渴。因此,與其我們將目光放在幾所一線名校招聘會上,來關心碩博士是否大材小用,不如多關注當下的師資配置問題,進而呼籲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師資結構性失衡引起足夠重視,爭取多一些政策支持和財政傾斜,以盡力彌合漸漸拉大的“教育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