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客户端】;
新華社惠靈頓8月11日電通訊:“學習中文給了我一雙翅膀”——記獲“漢語橋”新西蘭賽區高中組第一名的京腔男孩
新華社記者郭磊 盧懷謙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夢想自己有一雙翅膀,衝向雲霄,在藍天翱翔。學習中文讓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來自新西蘭惠靈頓男子高中的昂德希爾日前在“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新西蘭賽區總決賽上説,“學習中文給了我一雙翅膀,讓我飛過千山萬水,領略中國秀麗的山川,讓我有機會欣賞中國文化的無限魅力:歡樂喜慶的春節、吃不厭的餃子、五顏六色的花燈、人山人海的市場……這些讓我深深地愛上了中國。”
16歲的昂德希爾在第14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新西蘭賽區總決賽上獲得第一名,將代表新西蘭參加全球總決賽。他在比賽中一口帶有京腔的普通話讓評委和觀眾印象深刻。如果閉上眼睛,還真會以為他是個北京小夥。
昂德希爾一頭金髮,高高的鼻樑上架着一副黑邊眼鏡,面對記者的採訪,他還有些靦腆。他告訴記者,他母親是瑞典人,父親是新西蘭人,而他因父母工作關係出生在北京,並在北京度過了11年美好時光。
“從小就跟中國朋友們一起玩,一起成長,我以為我就是中國人。”昂德希爾笑着説,“沒人告訴我,我是外國人。”
昂德希爾説,學好中文讓他可以與中國人更好地溝通。“中國文化有很多奇妙的東西,值得學習借鑑,但很多西方人並不瞭解中國。”他説。
與昂德希爾類似,今年的參賽選手中,有多位都有長期在中國旅居的經歷。對此,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趙葉珠説,全球化背景下,學習中文的方式正變得更加多元,在中國長時間生活進行語言實踐,就是學習和提高中文水平的一大途徑。儘管疫情限制了面對面交流,但年輕一代會通過社交媒體學習中文,他們關注中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所使用的中文語言也非常鮮活。
昂德希爾告訴記者,如果有一天回中國,他最想去黃山看看,最饞的一口是西紅柿炒雞蛋,未來他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中文翻譯。“用中文搭建新西蘭和中國間交流的橋樑是很榮幸的事。”昂德希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