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做飯!家長:做飯10分鐘,“善後”倆小時

留存在“70後”、“80後”記憶中的勞動課又要回來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將成為過去式。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中小學生不僅要學做飯,還要學習家用器具的使用與維護、種菜等諸多農業生產技能。

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做飯!家長:做飯10分鐘,“善後”倆小時

疫情居家學習期間,海淀區二年級學生曲枝子在家學習包餃子

“勞動課迴歸”的消息立刻引發了家長們的關注。一些家長提前下手,利用疫情居家的時間段,開始為孩子們提前補起了勞動技能。

學烹飪:

做飯10分鐘,家長“善後”倆小時

“切菜的時候,眼睛看着刀,千萬別切着手!”“油熱了,快倒雞蛋。哎呀,你跑什麼啊!”“炒菜的時候,手離鍋邊遠點兒,別燙着!哎呀,你怎麼把鏟子扔了!”......

手把手教孩子做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崔女士愣是把自己急出了一身汗。

受疫情影響,“五一”過後,崔女士開始居家辦公,孩子則每天居家學習。沒幾天,崔女士就發現,班級的家長交流羣,儼然成了各家各户疫情期間曬手藝的新窗口。今天,你家孩子學着包了餃子,家長曬張照片;明天,他家孩子自己動手炒了盤葱花炒雞蛋,家長曬個成品圖;後天,又有孩子跟着家長學做蛋糕,家長立刻拼了張“九宮格”發到羣裏。崔女士看得心思也活動了,她琢磨着9月份開學,中小學生要開設勞動課,做飯就是課程內容之一,不如利用疫情居家的時間早點兒下手,先讓10歲的兒子練練手。

看兒子拿起了切菜刀,崔女士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兒,開始不住口地提醒:“慢點兒!小心別切着手!”

到了炒雞蛋的環節。兒子離着油鍋八丈遠,端雞蛋液的手遲遲不敢往前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瞅着油鍋已經開始冒煙,崔女士急得不斷催促:“快點,你倒是往鍋裏倒啊!”雞蛋液滑入油鍋的一剎那,四濺的油星讓孩子嚇了一跳,沒倒完的蛋液灑了一灶台。等到了炒菜環節,一不留神,孩子握着鏟子的手不小心在熱鍋的鍋邊燙了一下,嚇得立刻將手裏的鏟子扔了出去。

飯後,崔女士走進廚房,看看到處糊着蛋液的灶台、被菜湯弄髒的地面,還有被鏟子甩出油漬弄髒的牆壁,簡直哭笑不得。足足花了倆小時,她才收拾完兒子留下的爛攤子:“孩子做飯10分鐘,我收拾廚房花了倆小時。做回飯倒像是打了一仗。”

學洗衣:

洗雙髒襪子用了8盆水

拿到女兒的居家學習指南,王女士打心眼裏贊同。除了學科類的課程外,老師根據孩子的特徵,特別為孩子們安排了家務勞動的學習內容。要學會洗襪子等小件物品,學會掃地、擦桌子,學習自己繫鞋帶、系紅領巾……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些最基礎、最簡單的勞動,但王女士卻深知,掌握這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我小時候,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典範。”王女士回憶起自己的經歷。在自己離開北京去外地讀大學之前,母親幾乎包辦了自己生活起居的一切,從來沒讓她幹過任何活,“你就管好學習,其他事不用你管”成了母親的口頭禪。進入大學獨立生活的第一天,王女士就遇到了麻煩。看着水桶裏堆放着換下來的髒衣服,從來沒洗過衣服的她不知所措了。沒有洗衣機的情況下,衣服到底該怎麼洗?洗衣粉該倒多少?最後,無奈之下,她只好回到宿舍向同學求助,並仿照着同學的樣子,笨拙地搓洗着手中的髒衣物,完成了生平第一次洗衣。

“從那時候起,我就下決定,以後等我有小孩了,絕對要讓她從小就學會做家務。”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時,王女士第一次教孩子洗衣。浸濕、塗抹肥皂、揉搓、反覆清洗……王女士一邊示範,一邊看着女兒用笨拙的手指認真模仿着大人的動作。

第二天,王女士首次讓女兒自己嘗試洗乾淨一雙髒襪子。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衞生間裏只聽見嘩啦嘩啦的水聲,王女士耐着性子數了數,洗雙襪子怎麼換了8盆水?她忍無可忍衝進衞生間,只見孩子的衣服前襟早已經濕透,水池、地面到處都是四濺的肥皂泡沫。見到自己進門,孩子開心地高舉起水淋淋的襪子,邊揮舞邊炫耀“洗好啦”。

強壓着性子,王女士依然誇獎女兒:“洗得真棒,擰乾去晾上吧。”王女士知道,和學習文化知識一樣,學習任何技能都要經歷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剛開始的學習過程,是個培養興趣的重要階段,這時千萬不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她可能洗個襪子弄得一地水,但我們還是會鼓勵她自己做下去。畢竟,她要通過不斷練習來掌握洗衣服這項技能,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而技能掌握了,就一輩子屬於自己了。”

學手工:

縫釦子、組傢俱放開手嘗試

爺爺會組裝家用電器,爸爸會修理傢俱、媽媽會繡花……被一羣手藝達人圍繞長大的小軒,從小就學了一身本領。

上幼兒園,看到媽媽繡花,她纏着媽媽給她針線,自己也學着媽媽的樣子穿針引線,在一片小布頭上縫出各種歪七扭八的線條。慢慢地,她學會了繡出圖案,學會了不同的針法。上幼兒園大班時,她就當起了班裏的小小縫紉老師,教全班同學怎麼縫釦子。這麼點小孩拿針,扎着手怎麼辦?紮了眼睛怎麼辦?面對這些疑問,小軒的媽媽卻認為,孩子的潛能其實是巨大的,有時只要家長敢於放開手讓孩子嘗試,不一定會發生意外,反而可能會帶來“意外之喜”。“學習縫紉扎着手是常事,因為怕扎手,難道就不讓孩子學了嗎?”

上小學二年級時,小軒自己照着圖紙,拼拼插插、擰擰螺絲,將網購的一張兒童學習凳獨立組裝完成。“平時在家裏,爺爺、爸爸組裝傢俱時,她最喜歡在旁邊湊熱鬧,幫着遞個錘子、釘子。有時候,讓她自己動手釘上幾下,她就會特別高興。”小軒的媽媽解釋説,家裏從來不會因為覺得有風險,就不讓孩子參與這些勞動。時間長了,小軒的動手能力漸漸增強,使用起工具來越來越像模像樣。用她自己的話來説,組裝個學習凳,就像拼個樂高玩具一樣簡單。

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做飯!家長:做飯10分鐘,“善後”倆小時

疫情居家學習期間,8歲的東城區學生潘箴桉每天在家做一些簡單家務

家長説:

不要變成“拍照上傳”家長“代勞”

9月起,中小學生都要學煮飯、修理家電、種菜……近日,“勞動課迴歸”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了一大波家長的焦慮。

“我自己都不會,怎麼教孩子?”不少家長吐槽稱,泡麪是自己唯一會做的拿手好菜,家電壞了只能扔了買新的,買回來的綠植從來養不活。有的家長已經第一時間總結出了簡單易學的快手菜排行榜,上榜菜裏就包括老百姓飯桌上常見的西紅柿炒雞蛋、拍黃瓜等家常菜。

有的家長則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焦慮。前段時間,北京公佈中考體育新增乒乓球、羽毛球等可選項目後,引發了新一輪“報班”熱潮,不少孩子的課外班中都增加了羽毛球或是乒乓球等新科目。“學校現在又讓學做飯、學修家電,市面上會不會馬上就要推出兒童烹飪班、家電維修班了?”

有的家長擔心,新設立的勞動課是否會進一步增加家長的負擔。“老師留個做飯的作業,孩子如果不會做,回家還是要靠家長代勞。最後無非就是讓孩子端着做好的菜拍照打卡上傳,回學校交差而已。”

老師説:

讓孩子“學以致用”才是關鍵

作為“80後”,市民袁女士回憶起了自己上小學時學校開設的勞動課。四年級的一天,勞動課老師要求孩子們第二天要帶麪粉、面盆到學校去。隨後,用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教大家怎麼和麪。放學後,還是孩子的袁女士興沖沖端着自己和好的一個麪糰跑回家,得意地向父母展示。“我到現在都記得,和麪要做到‘盆光、面光、手光’。我就是在學校學會和麪的,現在家裏包餃子、蒸包子,都是我來和麪、發麪,可以説是受益終身。”

除了和麪,當時的學生還在勞動課上學習過織毛衣、挖樹坑、鋤草、種蓖麻等各種技能,可謂體驗感和收穫滿滿。“小學時,數學講過哪道應用題、語文寫過什麼作文可能早就忘了,但勞動課學的好多東西,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70後”許先生頗有些自豪地説,自己現在拿起毛衣針,還能織出平針呢。

談起“開設勞動課”這一熱門話題,在朝陽區一所學校從事教育13年的郭娜老師提出,不要把勞動教育單純理解成一種應試教育,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功課、考試而學習的。勞動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更是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繫。也就是説,在學校學會的勞動技能,回家後養成愛勞動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做飯!家長:做飯10分鐘,“善後”倆小時

大興區五年級的學生劉宇欣,居家期間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郭娜表示,想要讓孩子在勞動課上學會的勞動技能能夠學以致用,既要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孩子迴歸家庭後,家長的助力作用也必不可少。“比如,孩子在學校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飯菜,但是回家之後,家長卻不讓孩子動手嘗試,這就起不到勞動教育的作用。”因此,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鼓勵孩子自己上手主動勞動,避免家長代勞。家長也要擺正觀念,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言傳身教,家校共育,讓孩子學會在勞動中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63 字。

轉載請註明: 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做飯!家長:做飯10分鐘,“善後”倆小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