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鐵錘傑克
聲明:兵説原創,抄襲必究
1943年11月21日夜,湖南常德的門户陬市鎮一片硝煙。在這座面積僅百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軍在轟炸機、重炮的支援下,向着寥寥數百的中國守軍發起最後的攻勢。
此時的沅水之上,一艘小船正冒着四處飛濺的流彈,拼命向着對岸劃去。在這槍林彈雨聲中,躺在船上已經“陣亡”的一名將軍,從昏迷中甦醒了。眼見將軍“死而復生”,衞士、參謀喜極而泣。但將軍醒來的第一句話,卻讓他們沉默不語。
“陬市的防務現在如何?部隊還有多少人?”
許久,部下才開口説,陬市已淪陷,部隊幾近全滅。原本就奄奄一息的將軍,聽了後掙扎着喊:“我乃軍人!軍人應當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你們把我抬過河,這是在害我!”話畢,他從衞士的腰間搶過手槍,舉槍自盡。
【寧以死報國,也不願苟且偷生的愛國將領許國璋(1898-1943)】
許國璋,四川成都人,生於清末。早年隨中山先生護法,抗擊北洋軍閥。後入川軍,頗受賞識,先後進入“軍官傳習所”“軍官研究班”學習,成績優異。
全面抗戰爆發後,許國璋率第483旅(屬第29集團軍第67軍第161步兵師)出川抗日。臨行前,他與妻兒話別:“我出川抗戰,身以許國。你們在後方,妻要勤儉為生,兒要刻苦讀書。我每月除以應得薪金寄入外,還望你們自己努力。至於我,望你們不要掛念。”
武漢會戰時期,第483旅為保武漢門户——田家鎮要塞,奉命對黃梅以南、大金一帶的日軍發起攻勢。激戰中,許國璋親臨一線,將日軍死死地“釘”在原地長達一個月。其間,日軍付出巨大傷亡,而我軍防線堅如磐石。
鄂東上巴河一戰,第483旅肩負起掩護第5戰區的重擔。許旅長沉着迎戰,要求官兵“把鬼子放近了狠狠地打”。日軍忙於突襲我軍前沿陣地,卻不承想側翼也有中國士兵。隨着一聲號令,槍彈、榴炮如暴雨般砸向日軍,將來犯日寇打得潰不成軍,第5戰區得以安全轉移。
【無數川軍男兒為了抗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38年10月下旬,武漢淪陷。第29集團軍向鄂西轉移。1939年初,第483旅駐防襄河石牌一帶。日軍多次向該地發起攻勢,均被守軍擊潰。當年秋,第483旅轉至大洪山。在許國璋的領導下,大洪山防線在三年間始終穩如泰山、固若金湯。
上級看中了許國璋的才幹。1941年秋,他被任命為第150師副師長,1年後任師長。許國璋不負眾望,創下了一個個戰績。
1943年,是二戰天平開始傾斜的一年。這一年的2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擊敗德國第6集團軍。美軍則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了瓜島戰役的勝利。瘋狂的日軍為了早日結束中國戰事,開始不斷對鄂西展開攻勢。
當年3月,第150師駐湖南華容、湖北石首、公安等地。日軍在長江艦隊、航空兵的支援下,妄圖突破位於藕池口的我軍主陣地,這便是“鄂西會戰”。然而,在第150師的奮力阻擊下,擁有技術優勢的日軍居然難進一步。
隨着戰事的推進,第150師奉命轉守津市、澧縣一帶。此時的鄂西多地已經失守,戰局十分危險。許國璋親臨一線:“為國捐軀乃軍人本分,今日將與敵決一死戰,敢有臨陣脱逃者,必手刃之!”
在師長的激勵下,全師官兵拿出虎狼勇氣,將優勢日軍死死地擋在津澧防線外。直至11月常德會戰打響前,日軍在此地已折損兵力達2000人。另有20餘艘船隻被擊沉,槍械、燃料等補給損失慘重。
【常德會戰,向着日軍突破方向增援的中國士兵】
然而,面對源源不斷增援的日軍,第150師只得放棄陣地,撤往常德北面的太浮山,與駐紮太陽山的第162師一同對日軍側翼展開襲擊。第448、450團分別經由捷徑穿插至太浮山,但師部卻沒有這麼好運。日軍以優勢兵力截斷師部前往太浮山的道路,而原先的追兵也已趕到。面對腹背受敵的危險,許國璋果斷下令,讓師部與不足2營的士兵向南且戰且退,佔據常德門户——陬市。
11月20日,得知陬市防務空虛的日軍隨即殺來。許師長悲壯地對部下説:“多殺一個鬼子兵,常德壓力就能減輕一分。衞國獻身,就在此時!”由於兵力匱乏,連他本人都手持步槍,跑進戰壕抗擊來襲的日軍。激戰中,許師長身中數彈,加之連日奔波,疲勞過度,以至在戰場上數次休克昏迷。部下以為師長已經“陣亡”,便準備在城破之際,將其轉至沅江南岸。
最終,許國璋選擇了以死報國,成全了“馬革裹屍”的心願。他犧牲後,成都各界在忠烈祠為其舉行追悼會。烈士的遺體,被遷回成都原籍安葬。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説歡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