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麾下排名第一的大將,在他戰死之後,項羽離敗亡就不遠了
我們閲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秦朝末年,由於不滿秦王朝殘暴的統治,無數英雄揭竿而起反抗秦朝。所以,秦朝滅亡之後,在各路諸侯中,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成為了實力最強的兩個人。
當時,劉邦帳下戰將很多,韓信、樊噲、周勃、彭越等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而楚國方面則以霸王項羽為主,在很多情況下,衝在最前面的都是殺氣騰騰的項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項羽麾下還有位名叫龍且的大將,而且,在項羽的眾多將領中,龍且一直牢牢地排在首位。
那麼,龍且的死,為何對項羽的打擊這麼大呢?
這還要從項羽進入咸陽城,分封諸王説起。
子嬰被殺後,反秦的十八路諸侯漸生嫌隙。於是,為了穩定局勢,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對各路諸侯進行了分封。之前,楚懷王已經向眾將約定了“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憑藉着強大的軍隊,項羽蠻不講理地將第一個攻入關中的劉邦分到了巴蜀一帶。
當時,巴蜀地廣人稀,是誰都不想去的偏僻之地。可見,項羽此舉,可謂是赤裸裸地欺負劉邦。
然而,由於他和項羽叔父的死有關,項羽堅持不封他為王。雖然,有很多人為田榮説情,可項羽仍然把齊國的大片土地分給了田市、田都和田安三人,並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分封結果出來後,田榮心中很是憤怒,只是懼怕項羽麾下的楚軍,才沒有當場翻臉。
諸王受到分封后,天下看似得到了穩定,可其實已經埋下了不少禍患。項羽回到楚國後,陳餘越想越生氣,便向部下發牢騷道:“我和張耳的功勞差不了多少,當年擁立趙王的時候,我是大將軍,他是右丞相。可現在呢?張耳被封為常山王,我卻只被封了侯,項羽做事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甚至,為了能夠得到田榮的兵力援助,陳餘派人對田榮説:
“項羽雖然用武力奪取了天下,但他把土地肥沃的地方都分給別人了。我浴血奮戰了許多年,可最後只得到了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附近)的三個縣,這種結果實在是無法接受。請將軍派兵援助我,我不會忘記將軍的恩德。此後,我的南皮就是將軍的屏障。”
當時,田榮在齊國一帶起兵,他感覺陳餘可以幫他抵禦項羽的楚軍,便同意了陳餘的請求。陳餘本就擁有南皮三縣的部隊,得到田榮的援助後更是如虎添翼。他迅速對常山王張耳發動了進攻,沒過多久便將張耳趕出了封地。田榮聽説陳餘獲得了勝利後,便肆無忌憚地佔據了齊國的大片土地。
於是,田市和田安被田榮殺死後,田榮成為了真正的齊王。
因此,項羽一直都很驕傲。
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為了向諸侯證明自己霸主的地位,他不給田榮任何解釋的機會,直接就率兵攻打齊國。
田榮雖然也有一定的領兵才能,但和項羽相比就差得遠了。項羽還沒有認真打,田榮的部隊就開始潰敗。田榮見事不妙,趕緊逃跑,可不久後,就在逃跑的途中被人殺了。項羽見齊國的叛軍如此地不堪一擊,便非常輕蔑地焚燒齊國的城牆和宮殿,肆意殺害齊國的民眾,以示懲戒。
田榮的弟弟田橫不甘心被項羽奴役,就把齊國的殘兵敗將收編起來反抗楚軍。當時,項羽正準備一鼓作氣消滅田橫的軍隊,但不料,卻突然收到了劉邦進軍的消息。原來,當他在齊國一帶發泄怒火的時候,劉邦看準時機,果斷地向楚國發動了進攻。
劉邦的主要目標是楚國的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彭城是楚國都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為,項羽將主力部隊都用來攻打田榮了,所以,彭城的守備力量十分薄弱。就這樣,劉邦一舉攻下了彭城,並隱隱有吞併楚國之勢,狀況對項羽十分不利。
等到項羽率楚軍來到彭城城下的時候,劉邦的漢軍依然談笑自若,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然而,項羽畢竟是項羽,霸王也畢竟是霸王,楚軍雖然只有三萬,但在項羽的帶領下非常勇猛,連一個怯陣的都沒有。之後,駐守彭城的漢軍抵擋不住楚軍的進攻,只得棄城而逃。
但不料,項羽在後面窮追不捨,非要殺死劉邦不可。聽着楚軍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劉邦連頭都不敢回,只是不要命地向前逃跑。如果不是一陣突如其來的大風吹散了項羽的部隊,劉邦很可能就沒命了。劉邦成功逃脱後,蕭何等人趕快派兵來援,使劉邦在滎陽逐漸站穩了腳跟。
待風停後,項羽本想繼續進攻劉邦,可齊國方面又傳來了楚軍戰敗的消息。原來,項羽離開齊國後,田橫的軍隊得到了喘息,並趁機收復了齊國的大片土地。田橫見項羽一時無暇顧及齊國,就把田榮的兒子田廣扶上了王位。田廣即位後,齊國人有了主心骨,便對楚軍更加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楚軍很難在齊國佔到便宜。
其實,田橫是一個很有韜略的人,他見楚漢相持不下,心中慢慢地有了很多想法。
他命令手下的部隊停止攻打楚軍,儘可能地保存實力。在田橫看來,目前的局勢尚不明朗,根本無法確定誰才是最後的敵人。而且,漢將韓信在佔領了魏國和趙國後愈戰愈勇,很可能會將齊國當作下一目標。因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劉邦和項羽誰先佔據齊國,誰就能在全局中贏得主動權。
正如田橫所料,韓信打算抄楚軍的後路,便不斷地佔據齊國的城池。齊王田廣擋不住韓信的進攻,只好向楚軍求援。項羽正在前線與劉邦激戰,接到田廣的消息後非常不快。他之前就想滅了齊國,可如今卻要分兵援救齊國。可是,不這樣做又能怎麼辦呢?
因為,齊國一旦落入韓信之手,自己就要面臨漢軍的前後夾擊。於是,仔細權衡了一番後,項羽決定派龍且率領二十萬楚軍和韓信交戰,堅決不能讓韓信威脅到自己的後方。
龍且自持兵多將廣,一點也不將韓信放在眼裏。當時,他的謀士見主將有些驕傲,便憂心忡忡地説:“韓信所率領的漢軍遠離故土前來打仗,等交戰的時候一定會豁出命來的。但是,將軍你手下的楚軍和齊軍都在家鄉附近,如果戰況不利,他們肯定會跑回自己的家鄉。”
然而,龍且聽了謀士的話後,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自己肯定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韓信,根本不用擔心失敗的問題。謀士見龍且還是很傲慢,接着苦口婆心地勸道:“漢軍雖然佔據了齊國的很多城池,但時間並不長,齊地的民眾還很排斥漢軍。如果讓齊王派人去招撫他們的話,他們肯定會站在我們這一邊。失去了民眾,漢軍就沒了糧草,遲早要敗在我們手裏。”
其實,這個謀士提出的方法是非常穩妥的,如果龍且照此行事的話,可能歷史都將為之改寫。但可惜,龍且擺擺手,不耐煩地對謀士説:“打了這麼多年仗,韓信這個人我還不瞭解,他就是一個毫無本領的庸才。項王給了我這麼多軍隊,讓我援助齊國,倘若沒有交戰就獲得了勝利,那我還有什麼功勞呢?我一出手就能打得他丟盔卸甲,到時候齊國的大半土地都是楚國的,還等什麼?”
在漢軍和楚軍交戰之前,他就已經安排好了一萬多個裝滿沙土的袋子,堵住了濰水。然後,他率領着將士去襲擊龍且,龍且予以反擊,韓信就裝作抵擋不住的樣子向後撤退。龍且見狀哈哈大笑,以為韓信果然不怎麼厲害。於是,他放心地令楚軍渡過濰水去追擊韓信,自己還衝在最前面。
但不料,龍且剛剛渡河,韓信就命人把堵塞河流的沙袋撤下。洪水迅速湧起,把正在渡河的楚軍全部淹沒了。當時,龍且動作很快,才沒有被沖走。但其餘的楚軍在短時間內,實在是無法渡過濰水了。這時,龍且才意識到了不妙,但韓信是不會給他機會的。
當時,渡過濰水的楚軍很少,憑藉人數上的優勢,韓信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勝利。龍且雖然勇猛,但很快便死在了亂軍之中,被漢軍騎將丁復所殺。之後,濰水對岸的楚軍見主將已死,便徹底失去了戰鬥的勇氣。就這樣,韓信平定了齊地,使勝利的天平傾斜到了劉邦一方。
其實,龍且實力極強,如果正面和韓信交戰,誰勝誰負還很難説。但是,他太過輕敵,且剛愎自用,聽不進去身邊謀士的意見,所以,他的失誤,不僅使項羽白白損失了二十萬將士,還為項羽的兵敗垓下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的龍且,除了被提及受項籍信任外,並沒有被提及和季布、鍾離眛、英布相比有什麼在性格上太鮮明的地方。與同是大司馬的曹咎相比,龍且也沒有被提及是否有被封侯。龍且的獨特之處是戰績,被提及打敗過英布,但過程並不詳細。
在清末民初小説家蔡東藩編撰的小説《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中,龍且與季布、鍾離眛、英布以及小説《西漢通俗演義》中杜撰的虞子期被並列為項籍帳下五大將。可以説,如果沒有《中國曆代通俗演義》,龍且的知名度恐怕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