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從二年級就兩極分化了?
兩極分化,是個模糊的説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標準。我的看法,小學二年級學生,如果優生羣體平均成績比學困生羣體平均成績高30分以上,可以算是兩極分化。但這種情況確實不多見。
我兒子正讀小學二年級,貼一張分數表給大家看。圖中老師打了圓圈的,是認為分數太低,予以警示。
從圖中我們發現,較低的分數,也有八十多分,並未出現明顯分化。當然,兒子班上語文數學兩位老師,工作特別認真負責,專業能力也非常棒,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們成績差距不是很大。也許在農村個別教學點,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成績有兩極分化,也是可能的。
不過呢,雖然説不上兩極分化,但小學二年級,課程內容難度較一年級有明顯提升,如果不及時鞏固舊知,認真學習新知,很可能留下知識缺陷。
以我兒子為例。幼兒園的時候,漢語拼音學得不紮實,而在一年級,這些課程內容節奏又拉得很快,因此掌握得不牢靠。特別是四個聲調,總弄混淆。導致語文考試總拿不到滿分,每次大考總在前十名內徘徊,進不了前三名。我有意專門給他補漢語拼音,他又很抗拒。但這個暑假,一定要想辦法,再不能拖了。
我還發現,本學期的數學,有立體幾何的內容。比如一個立方體圖形,由多少小立方體構成,一部分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小朋友,對看不到的地方到底有多少個小立方體,非常難以掌握。這就形成了一個知識缺陷,與其他小朋友拉開了差距。
像這樣,因個體差別形成的知識缺陷,如果堆積得多了,差距就會表現出來。這主要由智力因素決定。
另一方面,孩子有沒有良好學習習慣,家長能不能合理輔導,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影響。
學習是件艱苦的事,孩子天然抗拒。我們很難以遠景目標説服孩子努力學習。激勵和嚴格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
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主要依賴嚴格管理。按時完成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補救。為避免孩子厭學,要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
如果小學二年級,孩子的成績就拉下一大截,後面會越來越艱難。所以應儘快查找出知識缺陷,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補齊短板,成績才能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