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告別“小胖墩”,從老師“不拖堂”開始
“我再講兩分鐘,講完就下課。”看到這句話,你的思緒會不會立刻重回課堂?拖堂,許多人熟悉的詞,最近跳進了熱搜。國家衞健委會同教育部、體育總局等六部門,制定《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每節課間休息及適當身體活動,減少靜態行為。
如果拖堂,學生會在教室裏坐更久,久坐易肥胖。這可能是“不拖堂”與“防控肥胖”的內在聯繫。不過,事情往往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不拖堂,首先很難做到。
制度上,新方案對拖堂行為缺乏約束力,相關部門無從處罰,學校也很難將其與獎懲掛鈎。拖堂次數多少其實和老師優秀程度無關,天天加班的,未必業績優秀,或許效率太低;總是踩着點下班的,亦可能是混日子的“摸魚高手”。
操作上,老師堅持不拖堂,有難度。上課照本宣科,倒是容易控制時間,但課堂太沉悶。一旦重視互動,不可控因素就多了,教案畢竟不是劇本,內容設計和學生接受能力不同。下課鈴聲響起時,一道題正好講到一半,考慮到教學進度和效果,老師一般會“再講兩分鐘”。
就算做到不拖堂,肥胖防控效果估計也有限。
準時下課,可以把課間還給學生。但關鍵問題是,孩子們能不能利用好每個10分鐘,真正“動起來”;老師們是不是真心鼓勵大家出去走走;下課後還埋頭做作業的學霸,又會不會受到提醒甚至批評?否則,8分鐘一眨眼過去,下節課的預備鈴又響了,脂肪依舊頑固。更何況,為確保學生安全“萬無一失”,不少中小學對課間跑跳、運動、遊戲也都有嚴格限制。
主課拖堂頻率通常更高,與考核壓力大有關。中考高考指揮棒,讓許多老師分秒必爭,多講一分鐘,説不定能多考一分。看來,“不得拖堂”的規定,還需要更多配套細則。比如,當“日行萬步”成為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項作業;當“每人每天必須上一小時體育興趣班”成為中小學的標配;當成年人把孩子“多走1000步”看得和“多刷10道題”同樣重要,我們也許就不會再糾結於某一節課有沒有拖堂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