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英國電影名叫《國王的演講》,這部片子於2011年公映。如同它的中文名,電影的重點便在於國王的一場演講,背景是1936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去世。而愛德華八世為了辛普森夫人放棄了王位,於是位置便落在艾伯特王子的身上。這位新國王患有嚴重的口吃,但他不得不發表演講來鼓舞人心,因為二戰即將開始。
他得用他國王的身份來動員他的臣民,中國有句古諺語説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確實如此,演講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好的演講能調動聽眾的情緒,並引起他們的共鳴。無疑,結局的最後艾伯特做到了,但要説到二戰時的演講就不得不説到希特勒。他稱得上是20世紀最為優異的演講家之一,句句讓人熱血沸騰,更有三句話最為霸氣,其中一句還是成功男人的座右銘。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歐洲人眼中的惡魔,其實他的童年也跟許多人一樣。有自己喜歡的職業,但父母不同意,父親一心想讓兒子走自己的路,那就是當個公務員。巧的是,希特勒跟所有不願意聽父母話的孩子一樣,他不喜歡當公務員。也不願意按照父親定好的路線走完一輩子,為此,他跟父親吵了一架。十有八九是沒吵贏,最終他以不好好讀書作為反抗。
面對這樣的情況,或許很多人會選擇服從,或者是繼續走自己的路。希特勒選擇了第二種,然而,他註定沒有辦法按正常人的一生度過。開始的時候,通過母親,他開始嘗試幹自己喜歡的職業,那就是畫家。很不幸,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了他,還一連拒絕兩次。可能拒絕他的老師不會想到拒絕一個學生有什麼後果,也不知他多年後會不會想起這名叫希特勒的少年。
更不幸的是,希特勒的父母沒多久雙雙離世,留下一個只有17歲的少年獨自生活。那個時候他的生活很窘迫,在街頭行乞、賣畫為生、掃雪、扛行李他都幹過。也是從這段時間開始,希特勒的心裏逐漸埋下了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種子,未來第三帝國元首的第一步是從一戰開始的。1914年8月,希特勒志願加入德國軍隊,先後參加過許多的戰役。1917年,因為努力、作戰勇敢還得到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從1914年成為一名軍人,到1933年成為德國元首,他只花了19年。從希特勒的痕跡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並不單單是因為優秀的成績,還有他傑出的演講能力。比如説他加入德國工人黨後,便在羣眾機會上施展自己的演説才能,聽得在場的人熱血沸騰。成功勾起大學生、小業主、軍官們對凡爾賽合約、猶太人的仇恨,因為演講通俗易懂,所以士兵們都感覺很親切。
其實也是時事造就,這裏所説的凡爾賽和約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德國的勢力,有羞辱意味。憤怒早就在德國蔓延,開始的時候他們甚至是拒絕的,德國海軍為此自沉艦艇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希特勒看得很準,第一次演講便吸引大批的追隨者,也因此,他的地位逐漸變高。此後,靠着學識、膽量、驚人的口才,他不斷的吸引追隨者加入納粹黨,不過是一年的時間,納粹黨就迅速壯大,而他也順其自然的成為黨首。
1923年,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不過失敗了,他也因此入獄。兩年後出獄,他黨首的身份得以恢復,但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講。其實他的上台是必然的,當時德國人的情況很不好,吃不上飯都是常有的事,而猶太人又把牛奶都倒了。所以他僅僅是一句話便讓民眾相信他,那就是讓德國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和麪包。後來為了發動戰爭,希特勒隔那麼一段時間便回巡視軍隊,對他們給予鼓勵。
時常説出霸氣無比的話,令一個又一個的德國士兵走上戰場。這裏僅列出三句,第一句是:要麼敵人踩着我們的屍體過去,要麼我們踏着敵人。第二句是:我要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向全世界説一聲立正。第三句是:寧做最成功的失敗者,也不做最失敗的成功者。每一句都帶着孤注一擲的感覺,但其實是最後激烈人心的方式,明確的告訴他的士兵,勝利只能屬於一方。最後一句更是多少成功男人的座右銘,但這句話其實也顯示出了希特勒未來的結局。
一個侵略者的下場註定是失敗的,而希特勒不願意做失敗的成功者,那麼,一旦失敗,他的下場只會是一個。伴隨着盟軍的強大,蘇聯的反擊,德國開始節節敗退。其實希特勒就算戰敗也未必會死,看裕仁天皇的下場就知道,畢竟另一位墨索里尼是因為沒落在盟軍的手裏才導致身亡。但就像前面所説,他的下場只會有一個,希特勒在4月22日尚未戰敗時便已説明,他是這樣説的:戰爭打敗了,我將留在柏林,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
1945年4月28日午夜,他與情人愛娃結婚,第二天,蘇聯的坦克朝着他們更進一步。4月30日,蘇軍經過激戰,攻佔國會大廈。當天下午三點,希特勒回到地下室,開槍自盡,愛娃吞下毒藥。兩人被侍衞用毯子包上,在花園裏燒了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這位使得約三千五百萬人失去性命的人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生命,他成為了歷史上罪惡最大的人,不過不管如何,這一切他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