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不修邊幅的青樓女,放鞭炮的鄉紳,站軍姿的清軍士兵
在歷史長河中,人是渺小的,歷史車軲轆滾滾向前。那些真實的歷史影像不止於史書上,還在那些泛黃的黑白照片上留存。遴選十多張清晰的清末照片,感受世事滄桑,人海沉浮。
清朝百姓,面對鏡頭的時候臉上總是掛着好奇。這奇巧淫技最初進入國門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忐忑不安的。總以為它會攝去人的魂魄,及至後來才不再有畏懼感。
一位抽大煙的滿族貴婦人,側卧在煙榻上神情萎靡,還沉浸在大煙的快感之中。她手裏託着精緻的大煙槍,身邊還有煙燈,煙籤子等一應俱全。清末吸食鴉片者達千萬人,清廷的鼓勵種植,讓大煙合法化。無數人為此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四位年輕的青樓女子,衣衫不整,不修邊幅。有兩位還盤着二郎腿,一生也就留下這麼一張照片。她們個個裹着小腳,卻因此而讓文人雅士所愛。煙花之地,三教九流都來消遣,她們身後的悽苦非言語能形容。
兩位彎弓射箭的八旗子弟,看照片裏的年輕男子將弓拉得很滿,不知道能不能一箭命中。弓箭可以説是滿族人的看家本領,正是於此才從白山黑水一路南下,問鼎中原。不過到了清末,這些祖上曾是驍勇善戰的八旗後裔已經成了紈絝子弟,百十斤的弓都拉不動了。很多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拉弓射箭成了花拳繡腿,在熱兵器到來後更不值一提了。
面帶幽怨的大户女子,衣錦華服,頭戴抹額,秀麗端莊。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常常身居家中,除了會女紅,很少拋頭露面。丈夫在外面應酬,甚至常年奔波在外,留守家中的寂寞常常無從消解。
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午門,宮門兩旁可以看到白色的帳篷,這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美軍的營地。1900年,慈禧仗着義和團“扶清滅洋”,叫囂着與洋人開戰。豈料清兵和義和團忒不經打,京城被攻破,紫禁城被劃片佔領,這午門就有美軍來駐守。
京城的剃頭匠,身後的牆上還貼着庚子年的朝廷告示,無不在訴説着剛剛過去的那一場劫難。慈禧太后帶着光緒帝西逃,京城的百姓可就遭了殃,被聯軍燒殺劫掠,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倒是這剃頭的營生還要繼續,可見辮子情結是根深蒂固。
某地一位鄉紳過年的場景,領着家人一起放鞭炮。大人們臉上露出笑容,孩子們捂着耳朵,人人都穿上了新衣服。辭舊迎新,期盼來年風調雨順,政通人和。難得一見的百姓市井圖。
克林德碑,京城東單北大街。庚子事變時,清軍將德國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處決,由此成了導火索。之後,戰亂結束,清廷拗不過洋人,就修了這座碑。雖然很壯觀,可路面卻又泥濘不堪,看着是格格不入。這碑見證了歷史,也是國人屈辱的一個印證。
荒蕪的天安門一側,華表聳立,城牆上牆皮脱落,斑駁歲月,連個人影都見不到,毫無生機。大清王朝已是西亭日暮,搖搖欲墜。
慈禧太后的妹夫奕譞,也就是光緒帝的親身父親。他一生雖然官居高位,可幾乎沒有什麼業績。他在1850年封為醇郡王,22年後晉封親王。他的孫子也是皇帝,末代皇帝溥儀。他洞悉慈禧嗜權如命,也就戒驕戒躁,明哲保身。
正在站軍姿的清軍士兵,身穿軍服,腰挎佩劍,腳蹬皮鞋,託槍姿勢很正。他目光堅毅,儀表堂堂,這是見過的最為硬朗的清軍士兵。唯一的不足就是背後的辮子,顯得不倫不類,時代特色鮮明,倘若清軍都是這股精氣神,也不至於那麼慫了!